我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
《论语》一书中,仁字出现达109次,说明仁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儒家把仁列入“五常”之中。
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包括孝、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
孔子提出要为仁的实现而献身,即“杀身以成仁”的观点,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
仁,一人两横。横指土,为薄土,较贫瘠;两横指中土,不厚不薄,正可融生万物;若为三横,则为厚土,厚土埋下,万物无活。所以,仁就是人要有中土一样可融万物之污、可生万物之命、可养万物之灵的美德。
仁,一人一二,人要行仁,即两人及两人以上的相互关系要靠仁才能维持。
孔子关于仁的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及适用性,成为儒家人学思想中永恒的“不灭之火”。这也是孔子思想的强大生命力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