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引义》,明清之际思想家王夫之的重要哲学、政论著作,儒学作品。共6卷50篇,篇间不相连属,各有独立论题。引申《古文尚书》中某些观点,借以发挥自己的思想。
全书从哲学与政治的关系上总结历代兴亡的教训,着重对玄学、佛教和宋明道学唯心主义进行批判,较集中地阐述了唯物主义的认识理论。
书中通过研讨天与人、已与物、能与所、心与事、明与诚、格物与致知、知与行以及名实、文质等诸对范畴,试图说明认识运动中主体与客体、认识与实践、感性与理性、形式与内容等的矛盾关系,并提出“心有两端之用,而必合于一致”作为普遍的思维模式,蕴含着朴素的辩证逻辑思想。
本书阐明了“因所以发能”、“能必副其所”;“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等著名命题;既反对宿命论,又否定唯意志论,强调人的认识和实践的能动性。此外,历史观上关于理、势相成、“即民以见天”的观点,人性论上关于“习与性成”、“已成可革”的观点,均属王夫之的哲学创见。
本书在总结明亡教训中,揭露了“迷以诬天、骄以玩人”的宗教神学与唯心主义的政治危害,并对明代弊政,诸如君主专制、刑罚苛酷等也进行了批判。本书某些观点未摆脱宋明道学的束缚,关于人心、道心的划分把封建道德意识先验化了,其知行观中所强调的“行”,仍局限于个人的道德践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