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玄(127年~200年),字康成,山东高密人。东汉儒家学者,我国著名经学家之一,在我国儒学发展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郑玄先学今文经学,后习古文经学,网罗众家,通融为一,成了汉代最大的通儒,是两汉经学之集大成者。其经学成就及由其学术而形成的学派,后世称之为郑学、通学,或综合学派。
郑玄年轻时,赴京城洛阳太学受业。约37岁时,师事著名的古文经学家马融。学毕返回山东,家境依旧贫寒,客耕东莱,学徒相随达数百人。
由于党锢事件的牵连,便隐修经业,闭门不出,长达14年。汉灵帝末,党锢解禁,大将军何进执政,想重新起用郑玄。
郑玄年已60岁,婉言谢绝,宁愿从事教学与著述,往后的十多年,郑玄勤奋著述。汉献帝建安五年故,享年74岁。
史载,他注有《易》、《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论语》、《孝经》、《尚书大传》以及《中候》、《乾象历》,又著《天文七政论》、《鲁礼袷义》、《六艺论》、《毛诗谱》、《驳许慎五经异义》、《答临孝存周礼难》等百余万言。
著书立说的成绩如此巨大,远在其师马融和两汉任何一位经学家之上。郑玄还注《易经》、《尚书》和汉代律令。
总之,郑玄以其丰富的著述创立了“郑学”,破除了过去今古文经学的家法,初步统一了今古文经学,使经学进入了一统时代,对经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他对儒家经典的注释,使经学进入了一个“小统一时代”。他的作品长期被封建统治者作为官方教材,收入九经、十三经注疏中,对于儒家文化乃至整个我国文化的流传作出了相当重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