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董仲舒把人性分为上、中、下三等。结合天人感应说,提出人性有上、中、下之别的观点。他认为:人是天的副本,人的身体和性情都来源于天。
人性的根源是阳,表现于外为仁,是善;情的根源是阴,表现于外为贪,是不善。人生下来就有性和情两种质,虽然性是主,情是从,但不能说人性先天就是善的。
要使人养成道德品行,达到“循三纲五纪,通八端之理,忠信而博爱,敦厚而好礼”,需要经过社会的教育。
董仲舒认为:上等的先天就是善的,不需教育;下等的是经过教育,也难以转化为善的。这两种都是少数,都不可以名性,只有中民是大多数,需要教育,所以董仲舒认为君王承天命,教育人民养成善德。他从人性论上论证了封建统治的合理性。
董仲舒以后,东汉王充也根据禀气的多少把人性分为善、中、恶三种,王充认为性善是中人以上,性恶是中人以下,善恶混是中人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