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公新学,北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创立的学派,学术界一般称之为荆公新学,又简称为新学。
新学学派以王安石为首,其主要成员有:王雱、吕惠卿、蔡卞、常秩、陆佃、蹇序辰、邓洵武、王令、龚原、许允成、沈括等。
荆公新学一般指其《三经新义》及其为释经而作的《字说》。王安石认为,经术造士是盛王之事。在《三经新义》中,王安石以《周礼义》为最重要,它是变法的理论依据,因此由王安石亲自训释。
荆公新学虽以《三经新义》和《字说》为主,但并不限于这些内容,王石安的《洪范传》、《老子注》、《易义》、《杂说》等也无不是新学要著。
此外,荆公新学中人对《孟子》也都十分重视,如王安石、王雱、王令、龚原、许允成、沈括、王子韶等均有《孟子》方面的著作。
荆公新学初步形成于宋仁宗后期,当时已有一部分青年学子从王安石游。王安石执政后,设局修经义,不少学者参与其事,成为其学派中人,新学遂为官方之学。
从此开始直至北宋灭亡前的近60年里,除元祜初年略为受挫久,新学基本上统治了当时的思想界,《三经新义》和《字说》,乃至“新学”中人的经学著作如《易解》、《论语解》、《孟子解》等,通行于科举考场,为学子所宗。
因此,新学可称北宋后期最有势力的学派。不过,自王安石去世以后,新学因意识形态化而变质,不仅没有出现有影响的学者,更有甚者,其学成为蔡京、秦桧之流利用来作为排斥异己的工具。
南宋后,随着对王安石变法的否定,程朱理学成为思想学术主流,新学也就被视为“异端邪说”,不断遭到贬低和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