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书院首创于南宋谆熙十四年,即1187年,当时称作“象山精舍”。象山精舍的开创者是陆九渊及其门徒彭世昌,象山精舍是为象山书院的前身,地址在江西贵溪上清镇东南的应天山。
宋淳熙十四年,彭世昌来贵溪寻访老朋友,一日登应天山,见“陵高而谷邃,林茂而泉清”,于是便与诸友商议,准备结庐延请陆九渊上山讲学。
在彭世昌的恳请下,1187年,陆九渊来到应天山。他见应天山形“宛然巨象山”,便易应天山为象山,自号象山翁,居所称象山草堂,讲学处为象山精舍。
陆九渊规定了象山精舍的办学宗旨是:明理、志道、做人。为了实践自己的办学主张,陆九渊在象山精舍采用于多种教学形式,运用了一些与众不同的教学方法,诸如严肃认真的升堂讲学,他从容不迫地讲课,终日不倦。象山精舍平时就读的学生约百人,五年中先后来求见问学者逾数千人。
象山书院几经风霜,几经迁徙,直至清同治年间迁至县城东重建书院,又因战祸,荡然无存。然而,它的影响始终存在。
它为贵溪乃至相邻各县的文化发展、培养人才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宋、明时期,贵溪学子中进士者200余人。南宋嘉定至淳熙四十四年间,贵溪籍郑天佑祖孙三代11人中进士。
清代学者全祖望评价说:“岳麓、白鹿、丽泽、陆氏之象山,并起齐名,四家之徒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