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的历史形态理学在宋朝出现并得到发展以后,在元和明时期,继续得到完善,并被后世称为“宋明理学”,明朝后期心学又异军突起。
支撑儒学发展的自然是这一时期的儒学名家。在元、明时期,涌现出的儒学名家有赵复、许衡、宋濂、王阳明等。
赵复,字仁甫。他治学理学,曾经被元军俘虏,在姚枢的劝说下,他来到北方地区立周子祠,以二程、张、杨、游、朱六君子配食,选取遗书8000余卷。 赵复的努力使朱熹思想在北方得以传播。
许衡(1209年~1281年),字仲平,学者称之鲁斋先生,祖籍怀州河内李封人,谥文正,封魏国公。元代杰出的政治家、教育家、天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许衡著有《鲁斋集》、《鲁斋心法》、《授时历经》、《读易私言》等,经后世多次修订编辑再版并易名为《鲁斋遗书》、《鲁斋全书》,《许文正公遗书》等,并收入《四库全书》。 许衡在思想、教育...
刘因(1249年~1293年),字梦吉,号静修。初名骃,字梦骥。河北容城人。元代著名理学家、诗人。 刘因少年时就才华出众。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应召入朝,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不久借口母病辞官归。母死后居丧在家。 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再度遣使召刘因为官,他以疾辞。死后追赠翰林学士、资政大夫、上护军、追封容城郡公,谥文靖&...
吴澄(1255年~1330年),字幼清,晚年改字伯清。江西抚州人,又称草庐先生。宋元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家。 吴澄为学虽由朱熹《四书集注》入门,又得到朱学人物的指授,自称其学为朱子之学。但他不偏执于一家,对陆九渊的本心学说尤为赞赏。 他极力调和朱、陆两家学说,称二师之为教一也,反对持门户之见。 著述丰富,...
宋濂(1310年~1381年)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浙江义乌人,元末明初文学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太史公。 元末,他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修道著书。明初朱元璋称帝,宋濂就任江南儒学提举,与刘基、章溢、叶琛同受朱元璋礼聘,尊为五经师,为太子讲经。 宋濂为文强调明...
方孝孺(1357年~1402年),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蜀献王替他改为正学,因此世称正学先生。 浙江宁海人,明代大臣、著名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福王时追谥文正。在靖难之役期间,拒绝为篡位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刚直不屈,孤忠赴难,被诛十族。 著作有《逊志斋集》、《...
胡广(1369年~1418年),字光大,江西吉安人,明朝书法家、儒学学者、大学士,建文二年状元,永乐五年至十六年任内阁首辅。 胡广行事谨慎,心思细密,任内阁首辅11年间,两次随成祖朱棣北征,随其左右,深得朱棣信任。 阻止了成祖封禅的意图,并进言停止在民间追查建文帝旧臣及家眷,平息诸多冤狱,关注百姓疾苦,成为永乐盛世的重要缔造者之一。...
曹端(1376年~1434年),字正夫,号月川,河南渑池人。他生活在明朝初期,是我国明初著名的学者、理学家。 其学以躬行实践为务,而以存养性理为大端,对理学重要命题多有修正、发挥,被论者推为明初理学之冠。 曹端著述甚丰,主要著作有《〈太极图说〉述解》、《〈通书〉述解》、《〈西铭〉述解》、《四书详说》、《性理文集》、《夜行...
薛瑄(1389年~1464年),字德温,号敬轩,山西万荣人。明代思想家、著名的理学大师、河东学派的创始人。由于他曾在朱熹的白鹿洞讲学,深受欢迎,所以人们尊称他为薛夫子。 薛瑄进士出身,曾任大理寺正卿、礼部侍郎、翰林院学士等职,晚年辞官居家讲学、著述。薛瑄认为理在气中,不能离气而独立存在,称遍满天下皆气之充塞而理寓其中&rdq...
胡居仁(1434年~1484年),字叔心,号敬斋,江西余干人。明朝理学家。 胡居仁的学术思想不落窠臼,丰富和发展了程朱理学,自成一体,成为闻名全国的理学大家。 著有《胡文敬公集》、《易象抄》、《居业录》及《居业录续编》等书行世。万历十三年,胡居仁被崇祀孔庙,足见其学术思想对后世的影响之深。
陈献章(1428年~1500年),字公甫,号石斋,别号碧玉老人、玉台居士、江门渔父、南海樵夫、黄云老人等,因曾在白沙村居住,人称白沙先生。明代思想家、教育家、书法家、诗人,广东唯一一位从祀孔庙的明代硕儒。 陈献章主张学贵知疑、独立思考,提倡较为自由开放的学风,逐渐形成一个有自己特点的学派,史称江门学派。 其著作后被汇编为《白沙子...
丘浚(1418年~1495年),字仲深,号号深庵、玉峰、出生在海南岛琼山,别号海山老人,琼山府城镇下田村人。 明代中叶的理学名臣、15世纪的杰出学者,著名文学家、教育家,明弘治朝官至少保兼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著有《琼台会集》、《家礼仪节》同海瑞被誉为海南双壁。
黄佐(1490年~1566年),字才伯,号泰泉。明广东香山人,正德十五年庚辰科进士。他为学重博约,博通典、礼、乐、律、词、章。 著有《论学书》、《论说》、《东廓语录》、《乐典》及《泰泉集》等。其著作39种,数百卷外,还撰《广东通志》70卷、《广西通志》60卷、《广州府志》70卷等。
罗钦顺(1465年~1547年),字允升,号整庵,泰和人。弘治六年进士,授编修,官至南京吏部尚书、礼部尚书。 罗钦顺致仕回乡后,里居20余年,潜心格物致知之学,专力于穷理、存心、知性。 著有《困知论》、《整庵存稿》。
王廷相(1474年~1544年),字子衡,号浚川。长治市人,明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王廷相自幼聪慧,弘治八年中举,最后升为任南京兵部尚书。 王廷相对儒家经术很有研究,对一些经学家特别对理学家的论点提出了许多批评,发表了他的独立见解。此外,他对自然科学也很有研究,对天文学、地理学也都曾有贡献。他对农学方面有所论列,对音律学也有著述。 ...
吴廷翰(1491年~1559年),字嵩柏,号苏原。正德十六年进士。历官兵主事、户部主事,学政等职。40余岁辞官归里,专事著述。 著有《吉斋漫录》、《椟记》、《瓮记》、《丛言》、《志略考》、《湖山小稿》、《洞云清响》等。
王守仁(1472年~1529年),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故又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开创了阳明学派。浙江余姚人。 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他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我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王守仁是我国宋明时期主观唯心主义集大成者。他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用以对抗程朱学派...
王畿(1498年~1583年)字汝中,号龙溪,学者称龙溪先生。明代思想家,阳明学派主要成员之一。他师事王守仁。 为王门七派中浙中派创始人,著有《龙溪全集》20卷。
钱德洪(1496年~1574年),名宽,号绪山。浙江余姚人。明朝中后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明朝嘉靖十一年进士,拜王阳明为师,是王阳明之后儒家心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钱德洪德洪为学注重为善去恶的修炼功夫,对天泉四句教有独到见解。 著有《绪山会语》、《平濠记》、《王阳明先生年谱》等。钱德洪整理了王阳明的主要著作...
邹守益(1491年~1562年),字谦之,号东廓。江西安福县北乡澈源人。明代著名理学家、教育家。 邹守益一生尤其重视教育,崇尚简易明白,朴实无华直指本心。他认为,教育是人后天赖以长进的最根本的途径。 邹守益教人,把王守仁的致良知学说作为道德教育的根本,并对致良知作了充分的发挥。 邹守益著作有《东廓文集》、...
欧阳德(1496年~1554年),字崇一,号南野,泰和人。明代理学家。嘉靖进士,后官至礼部尚书。欧阳德指出良知与知觉不同。 著有《欧阳南野集》、《南野文选》等。
聂豹(1486年~1563年),字文蔚,号双江,江西永丰人。正德十二年进士,历官苏州、平阳知府、兵部尚书,加太子少保。聂豹好王守仁心学,后以其弟子自处。 著有《困辨录》、《双江集》等。
罗洪先(1504年~1564年),字达夫,号念庵,汉族,江西吉水人,明代儒学学者、杰出的地理制图学家。 著有《念庵集》22卷,《冬游记》1卷。同时,成为当时东方最伟大的地图学家。
王时槐(1522年~1605年),字子直,号塘南。明代儒学学者、教育家。他历官至陕西参政,时年50岁,即告退讲学以终。 著有著有《友庆堂合稿》、《漳南稿》、《广仁类编》、《论学书》和《语录》等。
王艮(1483年~1541年),初名银,王守仁替他改名为艮,字汝止,号心斋。江苏泰州人,人称王泰州。明代哲学家。起初投入王守仁门下只为求生,后经王守仁点化转而治学,并创立传承阳明心学的泰州学派。 好读儒家经典,有疑难,逢人便问;对儒经的解释,不拘泥传注,常常自有发明。王守仁巡抚江西,讲良知之学聚徒众多,王艮也拜王守仁为师。
颜钧(1504年~1596年),字子和,号山农,又号樵夫,晚年因避明神宗朱翊钧讳,改名铎。 25岁,颜钧听讲王阳明致良知之学,闭门默坐澄思,经七昼夜豁然顿悟。 然后入山谷中读书9个月,对四书六经之奥阃,若视掌之清明。提笔为文,如江河水流之沛快。其哲学思想与王艮、李贽后先辉映。著有《山农集》。
罗汝芳(1515年~1588年),字唯德,号近溪,学业者称为近溪先生,江西南城天井源人,明中后期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诗人,泰州学派的代表人物。
周汝登(1547年~1629年),字继元,别号海门,浙江嵊县人。万历五年丁丑进士。擢南京工部主事,历兵、吏二部郎官,官至南京尚宝司卿。 师事罗汝芳,供罗汝芳像,继承王阳明《朱了晚年定论》的思想,以王阳明的本心之学为宗。著有《海门先生集》12卷,《东越证学录》16卷,及《圣学宗传》等。
何心隐(1517年~1579年),原名梁汝元,字柱乾,号夫山。江西吉安人。明代思想家,王阳明心学之泰州学派弟子。 何心隐早年放弃科举,致力社会改革,曾被捕入狱。与徐阶合作弹劾严嵩,因嘉靖信奉道教,让道士假借奸臣如严嵩之名,使皇帝疏远严嵩。 后在湖北孝感讲学,因反对当权者张居正再遭通缉。万历七年被捕,死于湖北武昌...
李贽(1527年~1602年),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 嘉靖三十一年举人,历任共城知县、国子监博士,万历中为姚安知府。不久弃官,寄寓黄安、麻城。在麻城讲学时,从者数千人。 李贽著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等。
吕坤(1536年~1618年),字叔简,卑心吾、新吾,自号抱独居土,河南宁陵人。明朝文学家、思想家。 吕坤天资聪颖,6岁入学启蒙,15岁作《夜气铭》、《招良心诗》。39岁中进士。巡抚山西时,著有《实政录》,被仕宦奉为楷模。 吕坤爱亡民如子弟,视贪官若仇人,所刻《风宪约》、《民务》各款深受称颂。他与沈鲤、郭正域被誉为明万历年间天下三...
顾宪成(1550年~1612年)字叔时,号泾阳,因创办东林书院而被人尊称东林先生。江苏无锡人,明代思想家、东林党领袖。 万历进士,官至吏部文选司郎中。万历二十二年革职还乡,与弟允成和高攀龙等在东林书院讲学,往往讽议朝政,朝野应合,东林之名由逐渐大振。 同顾允成、高攀龙、安希范、刘元珍、钱一本、薛敷教、叶茂才时称东林...
高攀龙(1562年~1626年),初字云从,更字存之,别号景逸。江苏无锡人。明代儒学学者、文学家、政治家。 明万历十七年进士,因疏论辅臣王锡爵,谪官为广东揭阳县典史。后卸职归故里,与顾宪成修复东林书院,讲学其中,世称高顾,为东林学派的代表人物。 天启六年因锦衣卫追捕东林党人,从容赴水而死。崇祯初年得以昭雪。著有《高子遗书...
《型世言》,全称《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约刻于崇祯五年(1632)。型者,模也,榜样之谓也,这是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