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洪武年间,解缙上书,建议上接唐、虞、夏、商、周、孔,下及关、闽、濂、洛,随事类别,勒成一经,作为太平制作之一端。
此次所修的一共3部,即《五经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全》,合称“三全”,这是官修理学的开端。“三全”的修纂开始于明成祖永乐十二年。原来为两部,又称“二书”。
一部为《五经·四书大全》,一部为《性理大全》。前者《五经·四书大全》为圣贤精义要道;后者《性理大全》为周、程、张、朱羽翼六经的著作。后来二书分称为《五经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全》三书,是修成进览时由明成祖确定的。
在明政府的官文书里,三部《大全》的顺序是《五经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全》。这三部《大全》收集的并非都是朱熹及其门人的学说。
《四书大全》的全名是《四书集注大全》,它集中体现了朱熹思想的正统地位。《四书大全》所收诸儒之说以朱熹的思想观点为裁取标准。
书的《凡例》指出:《四书大全》,朱子集注诸家之说,分行小书。凡《集成》、《集释》所取诸儒之说有相发明者,采附其下,其背戾者不取。凡诸家语录、文集,内有发明经注,而《集成》、《辑释》遗漏者,今悉增入。
由此可见,《四书大全》所辑录的诸儒之说,不论是《集成》、《辑释》所已取的,或《集成》、《辑释》所遗漏的,还是这次新增入的,其作用都在发明经注,即发挥朱熹在《四书集注》中注文的涵义,使之更加明确透彻。
而朱熹的原文,保留不动。可以这样说,《四书大全》实际上是朱熹《四书集注》的放大,是一部朱学著作。
《四书大全》包括四个部分:1、《大学章句》、《大学或问》;2、《中庸章句》、《中庸或问》;3、《孟子集注大全》;4、《论语集注大全》。
其中《大学章句》、《大学或问》和《中庸章句》、《中庸或问》,只是把朱熹的四部原著编入,未附诸儒之说。《孟子集注大全》、《论语集注大全》,则在朱熹的两部《集注》之中,逐章逐节附入了诸儒之说。
这是《四书大全》在编辑体例上的一种情况。这也许是由于中途诏旨迫促,便将《大学》、《中庸》草草完书,未及编采诸儒之说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