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书》,哲学、文学性著作,明朝晚期思想家李贽著。李贽于万历十八年64岁高龄时著成此书。《焚书》又称《李氏焚书》,共6卷。
他死后由门人汪本轲编辑成集、刻于万历四十六年的《续焚书》。两书收录了这位著名思想家、文学家生前所写的书信、杂著、史评、诗文、读史短文等,表明了他的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是我们研究李贽生平和思想的重要著作。
《焚书》包括《书答》、《杂述》、《读史》及诗歌几个部分,多方面反映作者的政治、哲学及社会思想,是了解李贽思想学说的基本资料。
李贽最痛恨维护封建礼教的假道学和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卫道士、伪君子。李贽还进一步指斥道学家们是一群道貌岸然的假道学。道学家满口仁义道德,实际上是借道学这块敲门砖,以欺世获利,为自己谋取高官利禄。李贽对程朱理学及卫道士们的揭露真可称一针见血,句句中的。
《焚书》和《续焚书》是李贽反对封建传统思想的力作。书中对儒家和程朱理学的大胆批判所表现的反传统、反权威、反教条精神,启迪与鼓舞了当时及后来的进步学者,对人们解放思想,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而被统治阶级视为洪水猛兽。
李贽也深知其见解为世所不容,故将著作名之为《焚书》,以后也果然于明清二代多次遭焚烧,但却是屡焚屡刻,在民间广为流传。李贽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也成为后世之楷模,五四时期进步的思想家把他当作反孔的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