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1891年~1962年),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其中,适与适之之名与字,乃取自当时盛行的达尔文学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典故。
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曾经在北京大学任教,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1962年,在台湾去世。
胡适是个学识渊博的学者,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等诸多领域均有不小的造诣。
就对孔子和儒学的研究而言,胡适并不盲目崇拜孔子和儒学,胡适首先采用了西方近代哲学的体系和方法研究我国先秦哲学,把孔子和儒学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用“平等的眼光”与诸子进行比较研究,破除了儒学“独尊”的地位和神秘色彩,具有开创性的影响。
胡适著作很多,又经多次编选,其中儒学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说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