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时期的儒学

1840年鸦片战争后,我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伴随着西方强大的经济侵略,西方的思想文化也以空前的规模、力度和深度冲击着我国传统文化。

儒学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面对这一文化危机的挑战时,主要产生了以下三种不同的主张:

宋学派的经世致用说该派以唐鉴为代表,追随者有倭仁、曾国藩等。

宋学派强调儒者除自身守道外,尚应重视“辅世”、“救时”,因此,大多不尚空谈,重视躬行,而该派影响最大的主张是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洋务派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

这一思想不仅客观上冲击了儒家重道轻器的传统,而且从实际上影响了我国近代历史的发展。

维新派的今文经学该派以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领袖康有为为代表。他们打出“孔教复原”的旗帜,继承今文经学的传统,发挥《春秋公羊传》的思想学说,干预时政。

并出于政治需要,对传统儒学实行尊孟抑荀,对宋明理学实行崇陆王贬程朱。他们还将西方的进化论与儒家的变易思想、三世说相结合,提出一套进化史观。

国粹派的古文经学该派的主要成员有章炳麟、刘师培、邓实等。他们以《国粹学报》和《国故月刊》为舆论阵地,主张发明国学,保存国粹,注重宣传我国传统文化,内容涉及经学、史学、音韵、训诂、诗词歌赋、金石书画等。

他们宣传儒家重夷夏之防的思想,借以鼓吹反清排满的民族主义。认为古文经学优于今文经,并通过为古文经辩诬,批驳康有为的孔子托古改制说,以反对改良。

针对当时不少人“醉心欧化”、排斥传统文化的倾向,他们认为只有国粹才是真正的救国之方,抨击新文化运动带有浓厚的复古色彩。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