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兴起,对儒学的发展影响很大。同时,唐代中后期兴起的古文运动和新乐府运动,这些社会环境的变化,都对儒学的发展产生了一些影响。
这一时期也诞生了许多儒学名家,如孔颖达、韩愈等。
刘焯(544年~610年),字士元,河北冀县人。隋代儒家学者、经学家、天文学家。 他的儒学著作《五经述义》等若干卷,传播开来,使他名声大振。同时,他着力研习《九章算术》、《周髀》、《七曜历书》等,还著有《稽极》10卷,《历书》10卷。 提出新法,编有《皇极历》,在历法中首次考虑太阳视差运动的不均匀性,创立用三次差内插法来计算日月视差...
王通(584年~617年),字仲淹,是隋代大儒,山西的一位私人教育家。 他出生在官宦世家,其父王隆,曾于隋开皇初,以国子博士待诏云龙门,向隋文帝奏《兴衰要论》7篇,颇为隋文帝所称道。王氏家学渊源深厚,所以王通从小就受到儒学的熏染。 据说在隋文帝仁寿三年,王通曾经没有受到重用,后来才被授以蜀郡司户书佐、蜀王侍郎。王通并不满意,所以...
刘炫,字光伯,河北献县人。隋朝著名经学家。刘献之的三传弟子。开皇中期,刘炫奉敕修史。后与诸儒修定五礼,因此被授旅骑尉。不久有任太学博士。 刘炫所提出《春秋》规过之论,对后世影响大。撰《尚书述义》诸书。
陆德明(550年~630年),名元朗,以字行。苏州吴人。唐代经学家、训诂学家。 陆德明初受学于周弘正,善言玄理。陈太建中期,后主为太子时,常集名儒入讲承光殿。陆德明以弱冠之年与国子祭酒绿孝克抗辨,屡夺其说。陈亡后陆德明回到故里。 隋炀帝嗣位召为秘书学士,授国子助教。王世充称帝欲以为子师,陆德明严拒之。唐初,陆德明成为秦王李世民...
颜师古(581年~645年),字籀,以字行,山东临沂人。唐初儒家学者,经学家、语言文字学家、历史学家。 他少传家业,遵循祖训,博览群书,学问通博,擅长于文字训诂、声韵、校勘之学。 同时,他还是研究《汉书》的专家,对两汉以来的经学史也十分熟悉。
孔颖达,字冲远,河北衡水人。孔颖达所在时期,儒学内部群经异说,诸师异论,更不下数十百千,纷纷攘攘,至有互为水火之势。 五经越解越暗,圣学越讲越糊涂,十分不利于儒学的经世致用和发扬光大。孔颖达编订《五经正义》,排除经学内部的家法师说等门户之见,于众学中择优而定一尊,广采以备博览,从而结束了自西汉以来的各种纷争。 是他摒弃...
贾公彦,河北永年县人。唐朝儒家学者,经学家,《三礼》学专家。他官至太学博士。 撰有《周礼义疏》50卷、《仪礼义疏》40卷。同时,他还是着重指出指纹是确认个人的方法的第一人。
刘知几(661年~721年),字子玄,江苏徐州人。儒学学者。刘知几生于唐代名门,父刘藏器、兄刘知柔都是唐高宗和唐玄宗时的官僚,并以词章知名于世。 刘知几因家学渊源,自幼博览群书,攻读史学,后又致力文学。他20岁时中进士,任获嘉主簿。 武则天圣历二年,刘知几奉调长安,任王府仓曹,并参与编撰《三教珠英》的工作。不久任著作佐郎兼修国史...
陆淳,字伯冲,后改名质。今江苏人。唐经学家。他官授左拾遗,历任信州、台州刺史。陆淳曾师事啖助、赵匡,得手《春秋》学。 陆淳以为《左传》长于叙事,但宣扬《春秋》大义,则不如《公羊传》和《榖梁传》。陆淳综合啖助、赵匡之说,撰《春秋集传纂例》、《春秋微旨》、《春秋集传辨疑》等,开宋儒怀疑经传的风气。
李鼎祚,四川资中人。李鼎祚官至殿中侍御史。在位期间积极为统治者献计献策。安史之乱时,他进《平胡论》,为讨伐安禄山等人出谋划策。 为了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统治,防止叛乱,又上奏在泸、晋、渝、合、资、荣等六州界险要之地置昌州。 在学术上他精于儒家经学,尤通象数易学,擅筮占。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河南孟县人。 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在唐朝一片大乘佛学的思潮及社会风气中,韩愈独自振起儒学大旗,排斥佛教思想,倡导恢复我国儒家思想的传统,开启宋明时代新儒学思想发展的大方向。 代表他这种苦心孤诣的作品,在其《原儒》一文中发挥得淋漓尽致。为...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和韩愈一样,也曾经致力于倡导儒学,推进古文化运动,因此与唐代的韩愈、宋代...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唐朝彭城人,唐朝儒学学者、文学家、哲学家。 刘禹锡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
李翱,唐朝思想家及文学家,是韩愈的门人,也是侄婿,也是追随韩愈复兴儒学、反对佛教思想的一员大将,其哲学思想的造诣更有过于韩愈处。 代表其思想的重要著作是《复性书》,文章中以《中庸》的理论为基础,提出性善情恶的人性论,认为只要加强道德修养,消除情欲的干扰,便可恢复人的本然之性,便可成为圣人。 李翱在思想史上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