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程”,即程颢和程颐兄弟之合称“二程”。“二程”开创了洛学,奠定了理学的基础。明代末年徐必达汇集二程所有著作共6种,以《二程全书》之名刊行。
清康熙间吕留良又加校勘,重新刊刻,后涂宗瀛又重校印行,此即为今本《二程集》所据本。其旧本《二程全书》,尚有1920年上海中华书局铅印的四部备要本。
在《河南二程全书》中,二程反对张载的气本论,提出了以理为最高范畴的理本论体系,并把道、天、天命、心、气、性、物都用理贯穿起来,认为理世界的根源,永恒的客观存在,不会因人为而加以改变。理是万事万物所根据的法则,是物质世界的所以然。
理还是社会的最高原则,是父子、君臣封建伦理关系的标准。二程在心性论上主张将性与气统一起来讨论,从性之本而言,“性即理”。从气禀而言,人有贤愚善恶之分。人心中有知,但心不能直接认识自己,必须用“格物”的功夫,格物就是“至物”,就是就物而穷其理。而穷理的具体途径,就是读书讨论和应接事物。
二程提倡涵养必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要求“合内外之道”。程颐认为,穷理必须一件一件研究基础上积习,然后才能贯通。程颐还讨论了知行关系,提出“知先行后”、“行难知也难”的学说。
二程提出了人性二元论的说法,把人性分为“天命之称性”的“性”和“生之称性”的“性”。前者是绝对的善,后者则有善有恶。
二程明确提出了天理与人欲对立的观点,指出“灭私欲则天理明”。这种存天理,去人欲,就是修养之道,程颐提出“涵养必须用敬”,程颢则认为修养的最高境界是“仁”。
总之,《河南二程全书》是一部重要的理学著作,书中第一次把“理”作为宇宙本体,阐述天地万物生成和身心性命等问题,奠定了以“理”为中心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
其中,程颢的识仁、定性,程颐的性即理、主敬、体用一源等许多重要哲学概念和命题,都是我国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来的,为后来许多哲学家所沿用,对宋明哲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南宋朱熹正是继承和发展了他们的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