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佑”是宋哲宗赵煦的年号。“元佑党争”起源于宋神宗和王安石的变法新政。这既是一场政治派别的争斗,背后也隐藏着儒学理论的较量。
王安石变法时,强力推行新政措施。在推行过程中,对一些执行过程中朝中大臣、地方官吏反映的问题不闻不问,一意孤行。而他所重用的一些重要大臣,如吕惠卿、章敦、蔡确等人在人品、资望等方面又饱受大臣们的诟病。
因此,朝廷上下,反对改革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而宋神宗在吕惠卿、章敦、蔡确等人的怂恿下,对反对改革的大臣采用贬官等办法进行处置。反对改革的主要以司马光为首。于是,朝廷形成了改革的新党和反对改革的旧党两个势力。
神宗死后,哲宗即位,但政权掌握在高太后手中,高太后很讨厌王安石那套新法,尤其是讨厌吕惠卿、章敦、蔡确那帮人。
于是,高太后起用被章敦、吕惠卿等人排挤的司马光、苏轼、吕公著等人,尽废神宗新法。此时旧党得势,与新党和其他不同政治集团不时发生争权斗争。
这段历史便被称作“元佑党争”,其实也就是元佑年间由于王安石变法引起的改革派和反对改革派之间的权力斗争。
但是这场党争的背后也涉及到儒学理论的争斗,王安石的理论基础是荆公新学,而反对者是二程的理学。理学主张尚德、非“兴利”、崇“公心”、废“私欲”。理学的这些主张,成为反对派反对王安石变法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