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阳书院是我国创建最早、影响最大的书院之一,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重要的儒家思想研究和传播基地。它和湖南的岳麓书院、江西的白鹿洞书院以及河南商丘的睢阳书院并称为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
嵩阳书院因位于嵩山之阳而得名,它背依嵩山主峰峻极峰,面对清澈缓流双溪河,东傍林泉深幽的逍遥谷,西望如凤飞舞的少室山。景色清幽、环境宜人,确实是一个修身、读书、著书、讲学的好地方。
嵩阳书院的前身叫嵩阳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八年,即484年,是一处佛教活动场所,僧徒曾经达数百人。隋朝时期更名为嵩阳观,开始被道教占据,著名道士潘师正、孙太冲等曾在次修炼。
五代时期,天下大乱,社会动荡,许多有识之士为孔孟思想不至没落,把办教育、传授儒学为己任,纷纷聚集于嵩山开课授徒,后周皇帝柴荣将嵩阳观更名为太乙书院,嵩阳观逐渐成为一个儒家思想传播场所。
北宋之后,文风大行,著名学者吕蒙正、滕子京以及理学的奠基人程颢、程颐、朱熹先后在这里聚徒讲学、传播儒家理学思想,这里成为“洛派理学”的诞生地,宋仁宗亲赐匾额更名为嵩阳书院。
王安石变法之后,许多的大臣与王安石政见不和,便退居离开朝廷,因这里和都城开封很近,他们便云集于此、著书立说、传徒授艺,嵩阳书院名噪一时。
范仲淹、司马光、杨时等均在此执教,而司马光的伟大巨著《资治通鉴》其中9至21卷就是在这里写就的。
明朝末年,嵩阳书院不慎遭了一场大火,殿堂建筑被焚烧殆尽。到了清朝,由于嵩阳书院的盛名远播,登封知县叶封、名儒耿介、河南巡抚王日藻等人先后主持重修书院,至康熙年间累计学田1427亩,四方求学者不远千里而来,重新恢复了往日书声朗朗的场景。
以后一直是历代名人讲授经典的教育场所。明末书院毁于兵火,历经元、明、清各代重修增建。鼎盛时期,学田1750多亩,生徒达数百人,藏书达2000多册。
1711年,河南全省在开封选拔举子,按照录取名额每个县不到一人,可是单嵩阳书院就考中了5人,在全国都引起了轰动。
清代末年,废除科举制度,设立学堂,经历千余年的书院教育走完了这的历程。但是,书院作为我国古代教育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永远载入史册。
2009年古老的嵩阳书院再次焕发青春,成立郑州大学嵩阳书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十四届世界遗产大会2010年8月1日审议通过,将我国的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嵩阳书院名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