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科举与儒学

科举制度是古代王朝的一种读书为官制度,而科举又多以儒学经典为主,因此,科举的实行对儒学影响很大。

元代的科举制度基本沿袭宋代,用“经义”、“经疑”为题述文。在元代科举考试的内容和标准方面,程朱理学取得了科举考试的正统地位。

元代规定,考生答题时,《诗经》采朱注,《尚书》用朱熹门人蔡沈之说,《周易》主程朱之说,《春秋》用程颐私淑弟子胡安国作的传。除《诗》、《书》、《易》三经允许兼用古注疏,《春秋》许用三传,《礼记》用古疏外,其他儒家经典一律以程朱理学的阐发为主。

由于科举考试的导向,儒家教育的内容越来越狭窄,束缚了人们的聪明才智,压抑了思想的自由,阻碍了教育与学术的发展。

同时,蒙古人不着重开科取仕,灭宋后一度不举办科举,至元仁宗延祐二年才再次开办。元代科举只考一科,但分成左右榜。

右榜供蒙古人、色目人应考;乡试时只考两场,要求相对较简单。左榜供汉人、南人应考,乡试时考三场,要求相对较严格。乡试、会试考获名单俱按种族分配。

元朝自仁宗至顺帝时灭亡止,科举时办时废,共举办过16次,取士1000余人。但元科举所选人材通常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在元政府中产生的影响也不大。元代对科举的种种限制和不重视,对儒学发展也产生了一些消极一些。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