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派,是明神宗万历年间以袁宏道及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三人为代表的文学流派,因三人是湖北公安县人而得名。这一派作者还有江盈科、陶望龄、黄辉等。
公安派所持的文学主张与前后七子拟古主义针锋相对,他们提出文学发展观,又提出“性灵说”,要求作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能直抒胸臆,不事雕琢。他们的散文以清新活泼之笔,开拓了我国小品文的新领域。在晚明的诗歌、散文领域,以公安派的声势最为浩大。
公安派成员主要生活在万历时期。明代自弘治以来,文坛即为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及王世贞、李攀龙为首的“后七子”所把持。
三袁兄弟认为一时代有一时代的文学,有其独特的价值,所以不应该贵古贱今。此外,三袁主张独抒性灵,以自我创造为可贵之处。袁宏道称:大都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
所以,前后七子立意虽好,但是方法错误,又才学有限,导致模拟前人作品而失去自己的生命力。这股复古风潮演变成抄袭剽窃等低下行径时,公安派三袁适时提出独抒性灵的口号,加以驳斥,为文坛注入一股清新的力量。
以创新为目标,以抒发自己情志为目的,不拘泥于格律与陈腔俗调,确立公安派的文学地位,胜于前后七子;更为后来的竟陵派与张岱发出先声。
他们倡言的复古论调,影响极大。其间虽有归有光等“唐宋派”作家起而抗争,但不足以矫正其流弊。
万历间李贽针锋相对提出“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的观点,振聋发聩,他和焦纮、徐渭等实际上成为公安派的先导。
作为公安派理论核心的口号是独抒性灵。公安派的性灵说融合了鲜明的时代内容,它和李贽的“童心说”一脉相通,和“理”尖锐对立。
性灵说不仅明确肯定人的生活欲望,还特别强调表现个性,表现了晚期明人的个性解放思想,这儒学后期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