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儒学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其中尤其以清初儒学名家数量最多。
这一时期的儒学名家有前期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傅山。到了后期,也有一些比较有影响的儒学名家,如王闿运、俞樾等。
黄宗羲(1610年~1695年),字太冲,号南雷,尊称为南雷先生,晚年自称梨洲老人,学者称梨洲先生。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 他学问极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清初三大儒;也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 黄宗羲一生著述大致依史学、经学、地理、律历、数学、诗文杂著为类,...
顾炎武(1613年~1682年),本名继坤,改名绛,字忠清;南都败后,改炎武,字宁人,号亭林,自署蒋山俑,学者尊称为亭林先生。江苏苏州人。 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明末诸生,青年时发愤为经世致用之学,并参加昆山抗清义军。康熙间被举鸿博,坚拒不就。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
王夫之(1619年~1692年),字而农,号涢斋,别号一壶道人,湖南衡阳人。晚年居衡阳之石船山,世称船山先生。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与方以智,顾炎武,黄宗羲同称明末四大学者。 王夫之学问渊博,对天文、历法、数学、地理学等均有研究,尤精于经学、史学、文学。王夫之在明亡时投身救国军事行动中,失败后深山论学著书,其重新诠释周...
刘宗周(1578年~1645年),字起东,别号念台,浙江山阴人,因讲学于山阴蕺山,学者称蕺山先生。 明万历二十九年成进士,以行人司行人累官顺天府尹、工部侍郎。他为人清廉正直,操守甚严,立朝敢于抗疏直言,屡遭贬谪,不改其志。 明亡之次年乙酉,清军南下入浙,他在家乡绝食殉节。观其一生,他从政时间很短,多半生从事于讲学育人,故其弟子遍...
孙奇逢(1584年~1675年),字启泰,号钟元。明末清初理学大家。清初孙奇逢迁居河南卫辉府辉县苏门山下夏峰村。晚年讲学于辉县夏峰村20余年,从者甚众,世称夏峰先生。 孙奇逢在明万历二十八年中举人,他学识博大精深,气节高尚,与东林党人来往密切,与阉党魏忠贤做过斗争。明亡后,清政府屡召不仕,人称孙征君。 与李颙、黄宗羲齐名,...
方以智(1611年~1671),字密之,号曼公,又号鹿起、龙眠愚者等。江南安庆府桐城人,是明清之际著名的学者、思想家,我国古代自然科学哲学的批判总结者。 明亡后他更名吴石公,流亡岭南,出家后改称弘智、行远、无可、药地、墨历、极丸、浮庐等,人尊为木大师、青原尊者、四真子。 方以智出生在官宦、儒学世家,从小就受到了严格的教育。7岁,就...
傅山(1606年~1684年),初名鼎臣,字青竹,改字青主,又有真山、浊翁、石人等别名,山西太原人。明清之际思想家。 明亡后为道士,隐居土室养母。康熙中举鸿博,屡辞不得免,至京,称老病,不试而归。他于学无所不通,经史之外,兼通先秦诸子,又长于书画医学。 著有《霜红龛集》等。
张履祥(1611年~1674年),字考夫,号念芝,号杨园。浙江桐乡人,世居清风乡炉镇杨园村,故学者称杨园先生。 明末清初著名理学家,清初朱子学的倡导者,同时对农学有较深入的研究,著有《经正录》、《愿学记》、《问目》、《备忘录》、《初学备忘》、《训子语》、《言行见闻录》、《近鉴》、《读易笔记》等。
陆世仪(1611年~1672年)字道威,号刚斋,晚号桴亭,别署眉史氏,江苏太仓人。明亡,隐居讲学,与陆陇其并称二陆。明末清初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被誉为江南大儒。 他一生为学不立门户,志存经世,博及天文、地理、河渠、兵法、封建、井田、学校无所不通。其理学以经世为特色,这既是对晚明理学空疏学风的批判,也适应明...
熊伯龙(1616年~1669年),字汉侯,号塞斋,别号钟陵,湖北武汉人。 顺治五年由拔贡举顺天乡试,名列第一。顺治六年中一甲二名进士,历任国史院编修、侍读、国子监祭酒、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等职。 撰有《无何集》、《熊学士诗文集》。
毛奇龄(1623年~1716年),原名甡,又名初晴,字大可,又字于一、毛奇龄画像齐于,号秋晴,又号初晴、晚晴等,浙江萧山人。 以郡望西河,学者称西河先生,与兄毛万龄并称为江东二毛。清代经学家、文学家。清初参与抗清军事,流亡多年始出。康熙时荐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充明史馆纂修官。寻假归不复出。他治经史及音韵学,著述极富...
吕留良(1629年~1683年),字庄生、又名光纶,字用晦,号晚村,别号耻翁、南阳布衣、吕医山人等,暮年削发为僧,名耐可,字不昧,号何求老人。浙江桐乡人。 明末清初杰出的大儒、思想家、诗人和时文评论家、出版家。明朝灭亡后,他矢志反清复明。 吕留良的作品有《吕晚村文集》8卷、《东庄诗存》7卷、《续集》四卷、《东庄诗存》6卷、《惭书》等...
李颙(1627年~1705年),字中孚,号二曲。陕西周至人。明清之际哲学家,与孙奇逢、黄宗羲并称三大儒。 他自小家贫,借书苦学,遍读经史诸子以及释道之书。为学主兼采朱熹、陆九渊两派,以为朱之教人,循循有序。他重视实学,提倡明体适用。力主自由讲学,与清王朝钳制思想政策对立。 所著有《四书反身录》、《二曲集》等。...
朱彝尊(1629年~1709年),字锡鬯,号竹垞,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浙江嘉兴市人。清代诗人、词人、儒学学者。 其学识渊博,通经史,能诗词古文。词推崇姜蘷,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诗与王士禛齐名,时称南朱北王。 著述甚丰,有《经义考》、《日下旧闻》、《曝书亭集》等。
陆陇其(1630年~1692年),原名尤其,字稼书,浙江平湖人。清代理学家。 康熙九年进士,以清正廉洁而著称。官至四川道监察御史等。离任时,只带了几卷图书和妻子的织布机。与陆世仪并称二陆。死谥清献,从祀孔庙。 著有《困勉录》、《读书志疑》、《三鱼堂文集》等。
胡渭(1633年~1714年),初名渭生,字明,号东樵。浙江德清人。清经学家、地理学家。 曾与阎若璩等帮助徐乾学修《大清一统志》。撰《易图明辨》、《洪范正论》、《大学翼真》等。考定宋儒所称河图、洛书之误。又撰《禹贡锥指》,搜采方志舆图,阐释《尚书。禹贡》。
万斯大(1633年~1683年),字充宗,别字褐夫,因患足疾而自号跛翁,浙江宁波人。清朝经学家。其《宗法》8篇,黄宗羲盛赞为冠古绝今必传之作。 著有《学礼质疑》2卷、《学礼偶笺》3卷、《仪礼商》2卷附录《庙寝图》、《庙寝图说》及《与陈令升书》等作品。
万斯同(1638年~1702年),字季野,学者称他石园先生。浙江鄞州人。清初著名学者、史学家。 他博通诸史,尤精明史。讲求志节,坚决不愿在清朝为官。康熙间,应邀以布衣参修《明史》500卷,皆其手定。著有《历代年表》等。
熊赐履(1635年~1709年),字敬修,一字青岳。孝感人。别号愚斋,现孝感市闵集乡人,世籍南昌。清代大臣、学者。 官至任东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曾任修撰《圣训》、《平定朔漠方略》、《实录》、《方略》、《明史》的总裁官。熊赐履治程朱理学,主张默识笃行,曾建议非《六经》、《语》、《孟》之书不读,非濂、洛、关、闽之学不讲,...
颜元(1635年~1704年),字易直,又字浑然,号习斋。儒学学者、唯物主义思想家、教育家。 他深刻地批判了程朱理学脱离实际的书本教育,竭力提倡实学和实用的教育。他的教育思想对我国近代教育的发展,起了革新的作用。
李塨(1659年~1733年),字刚主,号恕谷。清初哲学家。 他21岁时拜颜元为师,康熙二十九年曾中举人,60岁时被选授通州学政,但未及三月便母老告归辞官返乡。归乡后乃修学舍,讲学其中,著述终老。 著有《四书传注》、《周易传注》等。
阎若璩,字百诗,号潜丘,生于明崇祯十一年,故于清康熙四十三年,山西太原人,侨居江苏淮安府山阳县。 清初著名学者,清代汉学发轫之初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著有《敬刑录》、《计辽始末》诸书。
潘耒(1646年~1708年),字次耕,又字稼堂,晚号止止居士,江苏吴江人,清初学者。 他自小过目成诵,师事徐枋、顾炎武,博通经史、历算、音学。清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参与纂修《明史》,主纂《食货志》。终以浮躁降职。 著有《类音》、《遂初堂诗集》、《文集》、《别集》等。
方苞(1668年~1749年),字灵皋,一字凤九,晚年号望溪,安徽桐城人。清代散文家,桐城派散文的创始人,与姚鼐、刘大櫆合称桐城三祖。 方苞自幼聪明,4岁能作对联,5岁能背诵经文章句,24岁至京城,入国子监,以文会友,名声大振,被称为江南第一。 康熙四十五年考取进士第四名,时母病回乡,未应殿试。康熙五十年,《南山集》案发,方...
江永(1681年~1762年),字慎修,又字慎斋,江西婺源人。清代著名的经学家、音韵学家。 江永少年读书过目成诵。江永服承朱熹之学,取阳儒阴释各家之说辨析校正,深究力行,以孝、悌、仁、让为先。
惠栋(1697年~1758年)字定宇,号松。江苏元和人。清代汉学家,汉学中吴派的代表人物。皆治《易》学,三世传经,赞为一代佳话。 早年惠栋随其父至广东提督学政任所。父故归里,课徒著述,终身不仕。惠栋治学沿顾炎武,一生治经以汉儒为宗,以昌明汉学为己任,尤精于汉代《易》学。 著作有《易汉学》、《易例》、《周易述》等。
全祖望(1705年~1755年),字绍衣,号谢山,学者尊称为谢山先生。浙江宁波人。清代学者、文学家。 乾隆元年,荐举博学鸿词,同年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次年即返里,后未出仕,专事著述。曾主讲于浙江蕺山书院、广东端溪书院。 撰《鲒埼亭集》38卷、《外编》50卷、《诗集》10卷。另有《汉书地理志稽疑》6卷、辑补《宋元学案》100卷、《全校水经注...
庄存与(1719年~1788年),字方耕,号养恬,江南武进人,清朝官吏。江苏常州人。清代著名经学家,今文经学派首创者。 他官至礼部左侍郎,他治经虽然并未完全排斥古文经学,但他不着重于名物训诂考据,而专力于阐抉经典义理,尤精于春秋公羊学,所著《春秋正辞》一书,为清代今文经学的第一部著作。
王鸣盛(1722年~1797年),字凤喈,一字礼堂,别字西庄,晚号西江。上海嘉定人。清史学家、儒家经学家、考据学家。官侍读学士、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光禄寺卿。 他以汉学考证方法治史,为吴派考据学大师。撰《十七史商榷》百卷,为传世之作。另有《耕养斋诗文集》、《西沚居士集》等。
戴震(1724年~1777年),字东源,一字慎修,号杲溪。安徽黄山人,清代著名语言文字学家、自然科学家、哲学家、思想家。乾隆二十七年举人,乾隆三十八年被召为《四库全书》纂修官。 乾隆四十年会试下第,特命参加殿试,赐同进士出身。音韵、文字、历算、地理无不精通,又进而阐明义理,对理学家去人欲,存天理之说有所抨击。 其视个体为...
纪昀(1724年~1805年),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清朝中期政治家、大学士、大儒。 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受宠,去世时享年82岁。 代表作品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阅微草堂笔记》。
钱大昕(1728年~1804年),字晓征,一字辛楣,号竹汀。上海嘉定人。清代史学家、汉学家。 著有《宋辽金元四史朔闰考》、《宋学士年表》、《元史氏族表》、《元史艺文志》、《元诗记事》、《三史拾遗》、《诸史拾遗》及《潜研堂金石文跋尾》等。 钱大昕是我国18世纪最为渊博和专精的学术大师,他在生前就已是饮誉海内的著名学者,王昶、段玉裁等著...
毕沅(1730年~1797年),字纕蘅,号秋帆,因从沈德潜学于灵岩山,自号灵岩山人。江苏太仓人。清代经史学家、文学家。 乾隆二十五年进士,状元及第,授翰林院编修。乾隆五十年累官至河南巡抚,第二年擢湖广总督。嘉庆元年赏轻车都尉世袭。病逝后,赠太子太保,赐祭葬。死后二年,因案牵连,被抄家,革世职。 毕沅著有《灵岩山人文集》等传世。
姚鼐(1731年~1815年),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徽桐城人。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 乾隆二十八年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等,年才40岁,辞官南归,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江南紫阳、南京钟山等地书院40多年。 著有《惜抱轩全集》等书。
段玉裁(1735年~1815年),字若膺,号懋堂,晚年又号砚北居士,长塘湖居士,侨吴老人。江苏金坛人。清文字训诂学家、经学家。 乾隆举人,历任贵州玉屏、四川巫山等县知县,引疾归,居苏州枫桥,闭门读书。曾师事戴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之学。 著有《说文解字注》、《六书音均表》、《古文尚书撰异》、《毛诗故训传定本》、《经韵楼集》等,对我...
王念孙(1744年~1832年),字怀祖,自号石臞。江苏高邮人。 他自幼聪慧,8岁读完十三经,旁涉史鉴。乾隆四十年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工部主事、工部郎中、陕西道御史、吏科给事中、山东运河道、直隶永定河道。 王念孙平生笃守经训,个性正直,好古精审,剖析入微,与钱大昕、卢文弨、邵晋涵、刘台拱有五君子之称誉。 主要著...
章学诚,字实斋。浙江绍兴人。清代史学家、文学家。 乾隆四十三年进士,官国子监典籍。曾主讲定州定武、保定莲池书院,并为南北方志馆主修地方志。章学诚倡六经皆史之论,治经治史皆有特色。 所著《文史通义》共9卷,是清中叶著名的学术理论着作。
崔述,字武承,号东壁。乾隆二十八年举人。清朝著名的辨伪学者。他发愤自励,专心撰写《考信录》。 著作由门人陈履和汇刻为《东壁遗书》,内以《考信录》32卷最令学者注目。
汪中(1745年~1794年),字容甫,江苏扬州人。清代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阮元、焦循同为扬州学派的杰出代表。 他遍读经史百家之书,卓然成家。能诗,工骈文,所作《哀盐船文》,为杭世骏所叹赏,因此文名大显。 著有《述学》、《广陵通典》、《容甫遗诗》等。
洪亮吉(1746年~1809年),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江苏常州人。清代经学家、文学家。 乾隆五十五年进士,授编修。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 著有《卷施阁诗文集》、《附鲒轩诗集》、《更生斋诗文集》、《北江诗话》及《春秋左传诂》。
孔广森(1753年~1787年),字众仲,一字撝约,号顨轩,堂名仪郑,以希追踪郑玄。山东曲阜人。清朝学者。孔子第七十代孙。 尤精《公羊春秋》,多独到之见。擅骈文,清代骈文八大家之一。 著有《春秋公羊通义》、《大戴礼记补注》14卷、《礼学厄言》6卷、《经学厄言》6卷、《诗声类》13卷。
焦循(1763年~1820年),字里堂,江苏扬州人。焦循一生著书数百卷,其中用力特深的,为《周易》《论语》《孟子》三书。 《周易》方面,著有《易章句》12卷、《易图略》8卷,《易通释》20卷、《易广记》3卷、《易话》2卷。 《论语》《孟子》方面,著《论语通释》1卷计12篇,又推衍《通释》的含义为《论语补疏》2卷等。经学以外,又精天算、考古。
阮元(1764年~1849年),字伯元,号云台、雷塘庵主,晚号怡性老人,江苏扬州人。阮元是乾嘉大学者,清代名臣。 他历任山东、浙江学政,兵、礼、户、工部侍郎,浙江、江西、河南巡抚,漕运、湖广、两广、云贵总督,晚年拜体仁阁大学士,晋太傅衔。 阮元著述甚丰,曾组织编撰《经籍诂》106卷,编刻《十三经注疏》416卷、《皇清经解》1400余卷,这些都...
曾国藩(1811年~1872年),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湖南长沙人。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 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曾经成功镇压过太平天国,被封一等毅勇侯。 曾国藩是清末著名的理学大师,学术造诣极深。曾国藩继承桐城派方苞...
胡培翚(1782年~1849年),字载屏,一字竹村、紫蒙。清安徽绩溪人。清代礼学三胡之一。 嘉庆十五年二十四年成进士,授内阁中书,实录馆详校,擢户部广东司主事。为官清正,一丝不苟。 后以亲老而告归,从事教育,创建东山书院。曾主讲于钟山、惜阴书院和徽州、江宁、云间、庐州、泾川书院。 著成《仪礼正议》40卷。晚年患疯痹病...
唐鉴(1778年~1861年),字镜海,号翕泽。湖南善化人。晚清理学大师。 他自幼就勤奋上进,学习如饥似渴。嘉庆十二年中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后历任检讨、御史、府、道、臬、藩等官,道光二十年,内召为太常寺卿。 唐鉴学宗程朱之学,是当时义理学派的巨擘之一,蜚声京门。唐鉴潜心研究人性理学,继承了北宋理学大师程颢、程颐兄弟开创的洛学学...
陈奂(1786年~1863年),字硕甫,号师竹,晚自号南园老人,江苏苏州人。 他先后师事江沅、段玉裁,又曾问学高邮王念孙、王引之学。毕生殚精竭虑,专攻经学,于《毛诗》用力最勤。 著有《毛诗传疏》、《毛诗说》、《毛诗九谷考》、《毛诗传义类》、《郑氏笺考征》及《公羊逸礼考征》,另有《三百堂文集》。
陈澧(1810年~1882年),字兰甫、兰浦,号东塾,出生于广州木排头。清代著名学者。清道光十二年举人,先后受聘为学海堂学长、菊坡精舍山长。 他于天文、地理、乐律、算术、古文、骈文、填词、书法,无不研习,著述达120余种。 著有《东塾读书记》、《汉儒通义》、《声律通考》等。
俞樾(1821年~1907年),字荫甫,自号曲园居士,浙江德清人。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清道光三十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 后受咸丰皇帝赏识,放任河南学政,被御史曹登庸劾奏试题割裂经义,因而罢官。俞樾遂移居苏州,潜心学术达40余载。 他治学以经学为主,旁及诸子学、史学、训诂学,乃至戏曲、诗词、小...
黄以周(1828年~1899年),字元同,号儆季,又号哉生。清同治九年举人,当时江南学政黄体芳在江阴创建南菁书院,聘黄以周任讲席15年,江南不少学者多出其门下。 黄以周边讲学边治学,搜集汉至清代典章制度,撰《礼书通故》100卷,考释我国古代礼制、学制、国封、职官、田赋、乐律、刑法、名物、占卜等,纠正旧注不少谬误,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
《型世言》,全称《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约刻于崇祯五年(1632)。型者,模也,榜样之谓也,这是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