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和两宋时期,是儒学的一个大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理学横空出世,理学大家周敦颐、“二程”、朱熹也都生活在这一时期。
他们的儒学著作不仅在宋朝有影响巨大,在以后的元明清直至当代,仍然有很大影响。
《周易口义》共12卷。游北宋胡瑗口授。据记载仁宗皇帝在位时,胡瑗受命主讲太学,每日为千余士子讲授《周易》,其弟子天隐遂记其师说,编成此书。故名口义。 《周易口义》认为变易之道,天人之理也。以天道而言,则阴阳变易而成万物,寒暑变易而成四时,日月变易而成昼夜;以人道而言,则得变易而成吉凶,情伪变易而成利害,君子小人变易而成治乱。
《汉上易传》,又名《汉上易集传》,南宋朱震撰,宋代集象数易学之大成的解经之作。 《汉上易传》原作9卷。朱震以象数易为易学的正统,充分肯定汉易,排斥王弼易学体系。他将程颐易学归于象数系统,自称该书以程颐《易传》为宗,和会邵雍、张载之易学,兼采汉魏以降诸家易说。 全书解说经传皆偏重于象数易,所附《卦图》以44幅图解说《易传》文...
《周易本义》共12卷,为理学大师朱熹撰写。《周易本义》初稿名《易传》,定稿历经20余年。 原本依吕祖谦《古周易》本,经与传分开不混,共12卷,上下经各一卷。后人将原书割裂,重组成4卷,卷一上经,卷二下经,卷三《系辞传》,卷四《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 《彖传》与《象传》分附于各条经文之下。故有12卷与4卷本之别。 朱熹...
此书初名《易传》,后改为《诚斋易传》,作者杨万里。《诚斋易传》说解大旨基本以程颐说为宗,重人事而轻天道,正文分条罗列《周易》原文,每条之下,引三代至隋唐史实为证,释以已意。书前书后均附杨万里自序。 书成之后,宋代书肆中有以之与程氏本合刊者,名其为《程杨易传》。杨氏之说,时受学者的驳难,认为其尽解作人事,恐与原旨不合。 ...
《诗集传》共20卷,作者是朱熹,还有一说是苏辙。这部书杂采《毛诗》《郑笺》和三家诗说,力图探求《诗经》的本义,对诗的解说,能突破《诗序》旧说,申以已意,不能解决的,则抱存疑态度。 《诗集传》中的有些看法,较《毛诗》、《郑笺》中肯,但也有失于主观臆断之处。此处对《诗经》里涉及爱情的作品,都斥为男女淫佚之诗,它以封建道德观...
《三礼图》,又名《三礼图集注》,汉郑玄、晋阮谌、唐张镒等人所撰,《三礼图》共6种,都已失传。 现存有宋太常博士聂崇义撰《三礼图》20卷,是宋代著名学者聂崇义参互考订多种古代《三礼图》所纂辑,是流传至今解释我国古代礼制附有图像较早的一书。 其书有图,有解说集注。全书有图380余幅,原文文字约10余万言。书中所绘图象虽未必尽如古...
《春秋传》,宋代胡安国撰写,共30卷。此书作于宋室南渡之际,完成并表进于南渡之后。当时,胡安国感激时事,往往借《春秋》以寓意,并进尔托讽时事。 由于胡安国的主要目的在于借史事寄寓爱国感情,故其论不尽合于经旨,《朱子语录》称胡氏《春秋传》,有牵强处,然议论有开合精神。 在宋儒的诸多《春秋》学著作中,此书地位最为显赫...
《孝经注疏》,宋代邢昺著。《孝经注疏》相传是孔子为曾子陈述孝道所著,是《十三经注疏》中篇幅最小的一部经典。汉代有今文古文两种版本,分别由郑玄作注和孔安国作传。 至唐代唐玄宗李隆基融合今古文两家,亲自为《孝经》作注,并命元行冲作疏,颁行天下。郑、孔两家之注开始逐渐消亡。 到了宋代,邢昺以元行冲之疏为基础,重新作疏,遂成《...
《论语注疏》,又称《论语正义》、《论语注疏解经》,初由魏国何晏注,宋朝邢昺做疏,全书共有20卷。 邢昺删除皇疏之文,而归向儒学本来的义理,又加名物制度之疏解。其后此书成为论语的标准注疏。
《春秋尊王发微》,宋代孙复撰写。孙复经学为学界所重的是其《春秋》学,今存有《春秋尊王发微》12卷。 孙复《春秋》学的特点,在于置《三传》于不顾,凭己意诠释。以尊天子,黜诸侯立论,认为《春秋》有贬无褒,突出孟子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思想,而实质与北宋强化中央集权统治有关。
《皇极经世》,共64卷,是宋代学者邵雍毕生研究周易而自创的经天纬地之预测学。他根据河洛数理,周易阴阳,天地物理,人类进化的推衍,创立了元、会、运、世一套有规律的预测方法。 129600年为一元,为人类的一个发展周期,在大算数里仅一天而已。每元12会,各10800年。每会30运,各360年。每运12世,各30年。 元会运世各有卦象表示...
《太极图说》是我国宋代理学鼻祖周敦颐为其《太极图》写的一篇说明文,全文249字。太极图是以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俗称阴阳鱼。 该词最早出现在《易传系辞上》中。太极是我国古代的哲学术语,意为派生万物的本源。太极图形象化地表达了它阴阳轮转,相反相成是万物生成变化根源的哲理。太极图形展现了一种互相转化,相对统一的形式美、...
《七经小传》是北宋刘敞著,全称《公是先生七经小传》,是宋儒以义理说经的代表之作。 汉唐经学家治经,多尊章句义疏之学,恪守古训,不越规矩。此种学派,其长在注重实证短在过于拘泥。 而至宋代,这种学风发生了变化,治经讲求义理,轻视注疏,其长在多有新思,其短在常带臆断。《七经小传》在上述学风转变过程中,曾经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正蒙》,北宋哲学家、儒学学者张载的重要著作。约成书于熙宁九年,即1076年。 《正蒙》是儒家经典《周易》的一个卦名,该卦彖辞中有蒙以养正语。蒙,即蒙昧未明:正,即订正。意即从蒙童起就应加以培养。书名由此而来。 张载著《正蒙》的主要目的,是用儒家学说批判佛、道思想,建立气一元论的哲学体系。他在《正蒙》中,以《易传》...
《洪范传》,北宋政治家、儒学家王安石的重要哲学著作,收入到王安石的《临川集》里。《洪范传》当为嘉祐年间即1056年至1060年间的作品。 王安石的《洪范传》,以说明天人不相干,虽有灾异不足畏。他通过为《洪范》作传注的形式,阐明了他的唯物主义学说。 《洪范传》认为,水、火、木、金、土是存在于时空之中、具有一定形态和色、声、臭、味等...
《周官新义》,北宋宋王安石撰。北宋熙宁年间改革家王安石的变法,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安石的变法思想,虽千百年来褒贬不一,但它的改革实践和经验教训却成为后世社会改革所必取资的思想资源和文化遗产。 《周官新义》就反映了其变法的思想渊源,也正是借助此书的影响,王安石开始了推行新法即变风俗,立法度的改革运...
《定性书》是程颢回答张横渠问如何定性的一封回信,为明道哲学最为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可以看出,《定性书》在明道哲学中的地位。 在整个宋明道学运动中,《定性书》有着极为尊崇的地位。《定性书》所探讨的是如何定性即如何定心的问题。 在明道看来,定之所以能定,不在于强制本心,也不在驱逐外诱,只要随顺天理,则时行则行,...
《识仁篇》为程颢的学生吕大临所记录,是程颢答吕大临之问而说的内容。《识仁篇》是为程颢后期代表作。其内容以孔子的仁结合孟子的心性论,旨在阐述儒学的本体与功夫的关系,说明仁是天道本体,又是一切道德法则的根据,并且是立志于道的本质功夫,即本体即功夫。 《识仁篇》全文的义理系统,揉合孔子仁与孟子义理,是宋明儒天道性命相贯通&rdqu...
二程,即程颢和程颐兄弟之合称二程。二程开创了洛学,奠定了理学的基础。明代末年徐必达汇集二程所有著作共6种,以《二程全书》之名刊行。 清康熙间吕留良又加校勘,重新刊刻,后涂宗瀛又重校印行,此即为今本《二程集》所据本。其旧本《二程全书》,尚有1920年上海中华书局铅印的四部备要本。 在《河南二程全书》...
《朱文公文集》,此书又名《晦庵集》、《朱子大全文集》、《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或《朱子大全》、《朱子文集大全》及《朱子文集》等,系南宋朱熹的著作。 全书100卷,《续集》11卷,《别集》10卷。其中的文集卷主要由其子在编辑。《别集》主要出自师鲁之手,唯《续集》不知编者为何人,正集等部分约成于南宋理宗时期。 《朱文公文集》搜集了朱熹...
《论孟精义》,南宋朱熹著。该书为朱熹所辑录的《论语》、《孟子》解说,共34卷,其中《论语》20卷,《孟子》14卷,又各有纲领一篇,未入卷数。初名《论孟要义》,又名《论孟集义》。 朱熹撰成《四书章句集注》及《四书或问》后,又取二程、张载、范祖禹、吕希哲、吕大临、谢良佐、游酢、杨时、侯仲良、尹焞、周孚先等12家之说,分条附论孟之后,名之为...
《伊洛渊源录》,14卷,宋朱熹撰。本书主要记载宋理学家周敦颐、程颐、程颢及其门下弟子的言行。 伊洛指伊川和洛水,北宋程颐曾居于嵩县西北,地临伊川。二程、邵雍等又都长期在洛水之北的洛阳居住、讲学。 朱熹把周敦颐、二程、张载、邵雍及其弟子的行状、墓志铭、遗事等传记资料,排成理学谱系并以二程为中心,溯源探流,所以称此《伊洛渊源...
1175年,吕祖谦从浙江到福建与朱熹会晤,两人在寒泉精舍相与读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等著作,感其广大闳博,若无津涯,初学者不易把握其要义,于是精选622条,辑成《近思录》,共分14卷。 《近思录》是依朱、吕二人的理学思想体系编排的,从宇宙生成的世界本体到孔颜乐处的圣人气象,全面阐述了理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故此书实可称囊括了北宋...
《四书或问》,共39卷。宋朱熹撰。朱熹写下《四书章句集注》,又以诸家之说纷纭,因设为问答,以回答《四书章句集注》所以去取之意,以成此书。 《四书或问》有《大学》2卷,《中庸》3卷,《论语》20卷,《孟子》14卷。《四书或问》非成于一时。其中,《中庸或问》原来与辑略一起附于章句之末,《论语》《孟子》则各自为书。后来四种书合为一种刊行。
《朱子语类》,朱熹与其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宋代景定四年,即1263年,黎靖德以类编排,于咸淳1270年刊为《朱子语类大全》,共140卷,即今通行本《朱子语类》。 《朱子语类》编排次第,首论理气、性理、鬼神等世界本原问题,以太极、理为天地之始;次释心性情意、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及人物性命之原;再论知行、力行、读书、为学之方等认识方法。 ...
《困学纪闻》,南宋著名学者王应麟的力作。王应麟,字伯厚,自号深宁居士,学者又称厚斋先生。 其一生著述宏富,除《困学纪闻》外,还有《汉艺文志考证》、《汉制考》、《玉海》、《集解周书王会篇》、《词学指南》等20余种著作,约600多卷。 《困学纪闻》一书博涉经史子集,展示了其精湛的考据学功力,确立了该书在我国古文献学史上的卓越地位...
《上蔡语录》,共3卷,为宋谢良佐的语录。谢良佐字显道。元丰年间进士。 良佐记性甚强,对人称引前史,不差一字。与当时大儒游酢、吕大临、杨时称程门四先生。其学派以仁、天理为主体,掺杂禅学思想,讲究修身养性。 后人胡安国、曾恬收集谢良佐的讲学谈话,为《上蔡语录》。《上蔡语录》今本3卷,为朱熹所删定。书成于绍兴二十九年。
《容斋随笔》,南宋洪迈著的史料笔记,被历史学家公认为研究宋代历史必读之书。 该书与沈括的《梦溪笔谈》、王应麟的《困学纪闻》,是南宋三大最有学术价值的笔记。据说,《容斋随笔》是毛泽东生前最后一次看的书。 《容斋随笔》分《随笔》、《续笔》、《三笔》、《四笔》《五笔》,共5集74卷。其中前4集各16卷,因书未成而作者过世,故《五笔》...
《陆九渊集》是陆九渊的往来书信和短篇杂著的结集。陆九渊,号存斋,又号象山,所以《陆九渊集》原名为《象山先生全集》。陆九渊是南宋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儒学一支心学教育思想的奠基人。 陆九渊一生不注重著书立说,其语录和少量诗文由其子陆持之于开禧元年汇编成《象山先生集》,共计36卷,并由其学生于嘉定五年刊行。1980年1月中华书局整理为《陆...
《慈湖遗书》,南宋哲学家、儒学学者杨简著述的汇集。共18卷,又有续集2卷。其中,1卷至6卷为杂文及诗,7卷至16卷为家记即杂录儒家论经史治道之说,17卷为先训,18卷为钱时所撰行状及真德秀跋。 另有杂文1卷,孔子间居解1卷,合为续集。 《慈湖遗书》中《己易》一篇,通过解《易》表述了杨简的主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慈湖遗书》中《绝四...
《陈亮集》,旧称《龙川文集》,南宋陈亮的著作集。该书约撰于1161年至1193年间,由陈亮之子辑成,由理学家叶适作序。全书共40卷,今存30卷。 《陈亮集》内容分为疏、策、论、表、书、启、诗、词、记、序等。主要哲学著作有《酌古论》、《经书发题》、《与朱晦庵秘书》等。《陈亮集》对唯心主义理学进行了批判,阐述了唯物主义观点及军事辩证法思想,在我...
《习学记言》,南宋思想家、儒学大师叶适的学术著作,是对经史子书评论和研究心得的记述。全书经14卷,诸子7卷,史25卷,宋文鉴4卷,共50卷。《习学记言》为叶适被夺官免职,返回原籍永嘉城外水心村后的晚年之作。 《习学记言》对先秦以来的各种学派和学说,进行了广泛的评论。阐述了道不离物的唯物主义观点,认为老子、庄子的错误在于尽...
《水心文集》,是宋代叶适的一个文集。叶适字正则,学者称水心先生,文集故而得名。 《水心文集》由叶适门人赵汝谠编次刊行,用编年法,集中所作札、状、奏议、记、序、诗、铭并杂著,成篇章者凡人百余篇,可称大成。
《水心别集》,是宋代叶适的另一个文集。全书16卷,其中,《进卷》9卷,《廷对》1卷,《外稿》5卷,《后总》1卷,多为论治之方。 《水心别集》论针对宋代政治、经济、军事、法制、人事等方面积弊,提出一系列切合实际的改革主张和治理措施。
《北溪字义》,南宋哲学家、儒学学者陈淳的重要著作。原名字义详解,又称《四书字义》或《四书性理字义》,是陈淳学生王隽根据陈淳晚年讲学笔记整理而成的。 《北溪字义》对朱熹的哲学范畴作了阐释。由陈淳弟子王隽笔记其讲学语录而成,主旨在于解释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的理学思想,共分《命》、《性》、《心》、《情》、《才》、《志》、《意》、《...
《型世言》,全称《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约刻于崇祯五年(1632)。型者,模也,榜样之谓也,这是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