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受汉王朝重视的儒学思想依然受到当时国人的重视,但此时其他思想派别也大量涌现,这些思想的出现对儒学的发展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汉朝灭亡以后,我国历史进入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封建割据时代。首先是在汉魏之际,曹操崛起于北方,其所遵循的思想和采取的政治措施皆为名法之治而重道德名节,从而影响了整个时代。 在思想理论上,体现道法结合的刑名之学曾一度占据主导地位。 到了魏晋之际,道法的结合逐渐趋于破裂,以道家思想为骨架的玄学思潮开始扬弃魏晋早期的名法思想,转...
南北朝时期出现了著名的儒佛之争,这一争论可以表现在观点上、言论上和实际行动方面。 儒家在论及佛教的孝道伦理问题时,多半采取主动攻击、质疑的姿态,体现出其以华夏正统自居和面对异端侵入时那种居高临下、义正辞严的气势。 同时,佛教的流行使儒家的固有观念受到冲击后,面对一种崭新的、需要作出价值认定的情况时不自觉地流露出某种困惑...
在封建社会中,占有土地和劳动力是地主阶级的统治集团赖以巩固其统治的基础,儒学在根本上是维护这个基础的,而佛教僧侣的大量占田与大量僧徒的现象的存在,则与世俗地主的现实利益发生矛盾。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央集权制。因此,统治集团对于寺院经济与僧徒的发展又不能不在一定程度上使用行政手段,实行限制,乃至不惜采取毁佛的粗暴做法。...
儒生的排佛言论,也许并没有给佛教的发展带来太大的影响,而当时北朝却发生了予佛教以沉重打击的灭佛事件。我国中世纪史上三武一宗的灭佛事件,其中的前两次都有发生在北朝,当权者实行灭佛政策大多都打着尊儒的旗号。 北朝从魏武帝时就开始尊崇儒家学说,重用儒者,而太武帝继之尤甚。当时北朝的灭佛运动也是有原因的,从根本上来...
南学,即指南朝经学,当时南朝儒生发展魏晋学风,除《诗》、《三礼》采用郑玄笺注外,《周易》用三国魏王弼注,《尚书》用伪孔安国注,《左传》用晋杜预注。 他们讲经兼采众说,也取玄学,不拘家法,随意发挥。又受佛教影响,所作义疏比经注更为详尽。 南学的兴盛期在梁代,现存的代表作品为梁朝黄侃的《论语义疏》。
北学,即指南北朝时北朝的经学。当时北朝的经师,《周易》、《尚书》、《毛诗》、《三礼》都用郑玄注,《左传》用服虔注,《公羊传》用何休注。 北学拒斥老庄之玄虚,继承东汉学风,以章句训诂为学问,比较朴实。但他们墨守经师家法,不敢别出新义,撰述不多。徐遵明、熊安生等为其代表人物。所撰经注,清朝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有辑本。
玄学是道家和儒家融合而出现的一种哲学、文化思潮,是对《老子》、《庄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说,它产生于魏晋,是魏晋时期的主要哲学思潮,因此又称魏晋玄学。 玄学观念应出自《老子》,王弼注《老子》时,曾提出探索万物根源、本体等层次的观念。对于当时所流行的相关论题,魏晋人又称为名理之学,详加分析事物观念,考究形名...
正始石经,又名《魏石经》、《三体石经》,是三国魏时刊刻的碑石经书。它刻制于正始二年,遗址在今河南省偃师县佃庄乡。 石经刻儒家典籍《尚书》、《春秋》两书,是用篆文、古文、隶书三种字体书写的。北朝时期正始石经多次迁移,并遭毁损。现在最大的一通残石分为半块,一通存于中国历史博物馆,一半存河南省博物馆。
何晏,字平叔,河南南阳人。三国时期魏国儒学学者,玄学家。汉大将军何进之孙,其父早逝,曹操纳其母尹氏为妾,何晏被收养,为曹操所宠爱。 少以才秀知名。娶魏金乡公主。服饰拟于魏太子曹丕,故为曹丕所憎,称其为假子,文帝时未授官职。 何晏与当时的夏侯玄、王弼等倡导玄学,竞事清谈,遂开一时风气,为魏晋玄学的创始者之一。
王弼(226年~249年),字辅嗣,山东邹城人。魏晋玄学理论的奠基人。王弼出身官僚世家,其曾外祖父是东汉末号称八俊之一、身为荆州牧的刘表。 正始十年,曹爽被杀,王弼受案件牵连丢职。同年秋天,遭疠疾亡,年仅24岁。王弼人生短暂,但学术成就卓著。 他著有《周易注》、《周易略例》、《论语释疑》等数种。但其成就,不在于著述数量,...
王肃(195年~256年),字子雍,山东郯城人。三国魏儒家学者,著名经学家。主要官衔为中领军,加散骑常侍。 由于他的卓著功勋和特殊地位,死后被追赠为卫将军,谥称景侯。他曾遍注群经,对今、古文经意加以综合,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借鉴《礼记》、《左传》、《国语》等名著,编撰《孔子家语》等书以宣扬道德价值,并以身为司马昭岳父之尊,将...
谯周(201年~270年),字允南,四川西充人。三国时期蜀汉学者、官员,著名的儒学大师和史学家,史学名著《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即出自他的门下。 蜀汉灭亡后降晋,在晋官至散骑常侍。撰有法训、五经论、古史考百余篇。
虞翻(164年~233年),字仲翔,浙江余姚人。三国时期吴国儒学学者、官员。 他本是会稽太守王朗部下功曹,后投奔孙策,自此仕于东吴。他于经学颇有造诣,尤其精通《易》学。
杜预(222年~284年),字元凯,终属西晋,陕西西安东南人,西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灭吴统一战争的统帅之一。 杜预博学多才,通晓政治、军事、经济、历法、律令、工程等,多有建树,被誉为杜武库。 他筹划、参预了平吴之战,统一后居安思危,致力于巩固安定局势。著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及《春秋释例》等。
范宁(339年~401年),字武子,河南淅川人。历任馀杭令、临淮太守,封阳遂乡侯、豫章太守,大设庠序,兴学重教,学生至千余人。 范宁推崇儒学,反对何晏、王弼等的玄学。 所撰《春秋榖梁传集解》12卷,是今存最早的《榖梁传》注解,阮元收入《十三经注疏》。
范弘之,字长文,南阳顺阳人,范汪之孙。范弘之雅正好学,以儒术该明为太学博士。当时卫将军谢石去世,众人讨论其谥号。 范弘之所立谥号甚亮直,因此官终不调。在思想上,范弘之主张除恶务尽。所著有《谷梁集解》,同时期人徐邈又为之作注,很受学者推崇。
郑鲜之(364年~427年),字道子,河南开封人,儒学学者。郑鲜之下帷读书,杜绝交游。初为桓伟辅国主簿,后迁为御史中丞。 他性刚愎,不阿强贵,为人通率,与刘裕关系甚好。刘裕即帝位,郑鲜之升为太常都官尚书。 郑鲜之著有文集20卷。
何承天(370年~447年),南朝宋大臣、儒学学者,著名天文学家、无神论思想家,山东郯城人。 何承天5岁丧父,赖母徐氏抚孤成人。他自幼聪明好学,诸子百家,莫不博览,幼年从学于当时的学者徐广。历官街阳内史,御史中丞等,世称何衡阳。 元嘉时为著作佐郎,撰修《宋书》未成就去世了。何承天通览儒史百家,经史子集,知识渊博。同时又精天文律历...
伏曼容(421年~502年),字公仪,南朝宋、齐大臣,著名儒士,河南安丘人。他很小时就成为了孤儿,与兄客居南海,初以聚徒讲学为业。 从政后他官至辅国长史、南海太守。在齐为时,官至武昌太守、中散大失、临海太守等。伏曼容一生治学,尤善《老子》、《周易》。南朝齐时,参与撰《丧服仪》。 齐明帝不重儒术,他便自设高座讲经,生徒常至数百人...
司马筠,字贞素,河南人。晋骠骑将军谯烈王司马承七世孙。 司马筠自幼好学,拜师沛国刘瓛,在学习上专心刻苦,深为刘瓛所器重。长大后,他博通经术,更善长《三礼》。 齐明帝建武中期,他官至王府行参军。后来他官至尚书祠部郎、王府谘议、权知左丞事、尚书左丞,在始兴内史的任上去世。 为官期间,按照礼学他所改定的丧服制度,对后世...
皇侃(488年~545年),也称皇儡,江苏苏州人。南朝梁儒家学者,经学家。 皇侃少好学,精通儒家经学,尤明《三礼》学和《孝经》、《论语》。撰有《论语义疏》10卷,以老、庄玄学解经。其说与汉儒说经相去甚远,表现出南朝的玄学之风。 此外,皇侃另撰有《礼记义疏》、《礼记讲疏》、《孝经义疏》等。
张讥,字直言,清河武城人也。讥从小就聪俊,有思想,14岁时,就通《孝经》、《论语》。 张讥笃好玄言,受学于汝南周弘正,每有新意,为先辈所敬服。张讥性恬静,不求荣利,常慕闲逸,所居宅营山池,植花果,经常教授《周易》、《老子》、《庄子》。 当时的陆元朗、朱孟博、一乘寺沙门法才、法云寺沙门慧休、至真观道士姚绥,都曾听过他的讲授...
《周易注》有多个版本,这里指的是三国时期魏国玄学家王弼著,为历史上重要的《周易注》之一。 唐太宗命孔颖达等修《五经正义》,其中《周易》选用王弼注,认为唯魏世王辅嗣之注,独冠古今。从此,王弼《周易注》作为官方定本而流传于世。 归纳起来,王弼对《易》学的贡献主要有两方面: 第一,对象数学的穿凿附会给予彻底批...
《尚书王氏注》原著有11卷,今存两卷。三国魏王肃撰写。秦始皇焚书坑儒以后,《尚书》出现今文和古文两大学派。 王肃虽为古文学派,但对郑玄兼采今文,传注《尚书》的作法极为不满,故著书立说,与郑玄驳难。本书是王学一派的代表作之一,它纠正了郑注中许多谬误,是《尚书》学中影响比较深远的一家,有相当的学术价值。
《春秋左氏经传集解》为魏晋时杜预著,是现存最早的关于《春秋左氏传》的注释。 全书共30卷,在编排上沿袭马融、郑玄分传附经的先例,使原来分别成书的《春秋》和《左传》合为一书。 此书广泛引述刘歆、贾逵、许淑、容等人的说法,加以总结发挥,在文字训诂、文义诠释及制度、地理说明等方面均有独到之处,在历史上享有很高的学术权威...
《中论》,建安七子之一徐干所著。 《中论》是一部政论性著作,系属子书,其意旨:大都阐发义理,原本经训,而归之于圣贤之道。所以,历代史书除《宋史》将其列入杂家类而外,其余者均将其列入儒家类。 传本《中论》一书分上下二卷,共计20篇,从《治学》至《爵禄》10篇为上卷,《考伪》至《民数》10篇为下卷。又有《群书治要》辑有《...
《典论》是三国时代曹丕的一部学术著作,写于曹丕做魏太子时期,原有22篇,后大都亡佚,只存《自叙》、《论文》、《论方术》3篇。 《典论论文》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专题论文,所论的文是广义上的文章,也包括文学作品在内,涉及了文学批评中几个很重要的问题,虽不免有些粗略,但在文学批评史上起了开风气的作用。 该书值得...
三国时期魏过王肃撰。作者援引伪《孔子家语》一书,托称取证于圣人之言,借孔子之名驳斥东汉郑玄,企图夺取郑学的地位。 该书可以考见郑玄和王肃两人在经学思想上的同异。清代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有一卷,皮锡瑞撰有《圣证论补评》两卷。
对《孔子家语》的作者,历来颇多争议。但后世很多人认为,《孔子家语》乃三国时期王肃所著。 王肃在《孔子家语》中,详细记录了孔子与其弟子门生的问对诘答和言谈行事,生动塑造了孔子的人格形象,对研究儒家学派,主要是创始人孔子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伦理思想和教育思想,有巨大的理论价值。 同时,由于该书保存了不少古书中的有关记载,...
《乐论》,三国时期阮籍著。《乐论》围绕着乐的本质与功能,探讨了礼乐刑政的关系,并试图从天人关系的角度为其政治主张设立一个哲学方面的根据。 但是,究竟什么是天?它的规律或秩序究竟如何?何以说它与人或人类社会是统一的,并可以成为社会存在的根据?对于这一系列的重大理论问题,阮籍并没有作出明确地、令人满意...
《颜氏家训》是我国南北朝时北齐文学家颜之推的的传世代表作。他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写成《颜氏家训》一书告诫子孙。 《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作。 阐述立身治家的方法,其内容涉及许多领域,强调教育体系应与儒学为核心,尤其注重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并对儒学、文学、佛学、历史、...
《文心雕龙》为古代文学理论著作,作者刘勰。成书于南朝齐和帝中兴元二年。它是我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的文学理论专著。 《文心雕龙》全书以儒家孔子美学思想为基础,兼采道家,全面总结了齐梁以前的美学成果,细致地探索和论述了语言文学的审美本质及其创造、鉴赏的美学规律。 《文心雕龙》共10卷,50篇。原分上、下部,各25篇...
《型世言》,全称《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约刻于崇祯五年(1632)。型者,模也,榜样之谓也,这是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