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儒学典籍的出现,既标志着儒学的诞生,也为儒学基本奠定了研究范围。
《周易》也叫《易经》,我国古代具有哲学思想的儒家经典之一。古人必读的五经之一,且一直被推崇为群经之首。 《周易》是一部古老的卜筮之书,由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组成,卦有卦画和卦辞,爻有爻题和爻辞,保留了夏、商、周三代及以前的民族文化遗产。 因为它是卜筮之书,所以躲过了秦朝的焚书之祸而得以存世。八卦是周易的精髓...
《尚书》又称《书》、《书经》,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战国时期总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之书。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 《尚书》是我国最古的官方史书,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 《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
《诗经》,又称《诗三百》,儒家五经之一,也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距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其中风包括了15个地方的民歌,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
《仪礼》,简称《礼》,也称《礼经》、《士礼》,中国最早的关于礼仪的典籍。人们习惯于把《周礼》、《仪礼》、《礼记》合称为三礼。 《仪礼》是礼的本经,故又称《礼经》,在三礼中成书最早,而且首先取得经的地位。 《仪礼》17篇,除《士相见礼》、《大射礼》、《少牢馈食礼》、《有司彻》等4篇之外,其余各篇之末都有&l...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72名高徒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它典籍。 《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 实际...
《乐记》,先秦儒学的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六经之一,其丰富的美学思想,对两多千年来古典音乐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并在世界音乐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乐记》的作者和时代问题众说纷纭。《汉书艺文志》记载,古乐早已有之,后散失,及秦而灭,汉初河间献王以其地方力量搜集古书古乐,与毛生等共采《周官》及诸子言乐事者,辑成...
《春秋》,又称《麟经》、《麟史》。是鲁国的编年史,传统上认为《春秋》是孔子的作品,也有人认为是鲁国史官的集体作品。 全书记载了从公元前722年至公元前481年的历史,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一书的史料价值很高,但不完备,北宋杰出的政治家王安石甚至说《春秋》是断烂朝报,也是儒家经典之一。 《春秋》中的文...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论语》一书比较真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和中庸。《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rd...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 《孟子》全书有7篇传世:《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 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孟子的文章说...
《大学》原本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 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 至于《大学》的作者,程颢、程颐认为是孔氏之遗言也。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rdq...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相传作者为孔子后裔子思,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 《中庸》是被宋代学人提到突出地位上来的,宋代探索中庸之道的文章不下百篇,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中庸》。南宋朱熹又作《中庸章句》,并把《中庸》、《大学》、《论语》、《孟子》并列称为四书。 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
《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该书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它起自鲁隐公元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以孔子《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
《公羊传》,也称《春秋公羊传》、《公羊春秋》。《公羊传》的作者旧题是战国时齐人公羊高,他受学于孔子弟子子夏,后来成为传《春秋》的三大家之一。 《公羊传》是专门解释《春秋》的一部典籍,其起迄年代与《春秋》一致,即前722年至前481年,其释史十分简略,而着重阐释《春秋》所称的微言大义,用问答的方式解经。 《公羊传》的体...
《榖梁传》是《榖梁春秋》、《春秋榖梁传》的简称,是为《春秋》作注解所著,为儒家经典之一。 传说孔子的弟子子夏将这部书的内容口头传给榖梁俶,也称榖梁赤。榖梁赤将它写成书记录下来,但实际上这部书的口头传说虽然早已有了,但其成书时间是在西汉。 《榖梁传》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用这种方式来注解《春秋》,它是研究儒家思想从战国...
《易传》是一部战国时期解说和发挥《易经》的论文集,其学说本于孔子,具体成于孔子后学之手。 《易传》共7种10篇,它们是《彖传》上下篇、《象传》上下篇、《文言传》、《系辞传》上下角、《说卦传》、《序卦传》和《杂卦传》。自汉代起,它们又被称为十翼。
《孝经》我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传说是孔子自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 清代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现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昺疏。全书共分18章。 《孝经》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发了儒家的伦理思想。...
《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书,是我国古代的词典。《尔雅》也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列入十三经之中。 其中尔是近正的意思;雅是雅言,是某一时代官方规定的规范语言。尔雅就是使语言接近于官方规定的语言。 《尔雅》的作者历来说法不一,有的认为是孔子门人所作,有的认为是周公所作,经后人整理...
《荀子》一书为战国末期赵人荀况及其弟子所著。荀况本为孙氏,故此书又称《孙卿对书》或《孙卿子》。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整理时定为32篇,它们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荀子亲手所著的22篇;一类是荀子弟子所记录的荀子言行,共5篇;一类是荀子及弟子所引用的材料,共5篇。前两类是研究荀子思想的直接材料,是《荀子》一书的主体。 ...
《型世言》,全称《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约刻于崇祯五年(1632)。型者,模也,榜样之谓也,这是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