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儒学著作中,《四库全书》无疑是最耀眼的一个,这部巨著囊括了许多部历代儒学典籍和各种其他作品。
除此之外,清代的儒学著作还有《通志堂经解》、《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等。
《海国图志》,清代魏源著。1841年8月,魏源在镇江与被革职的林则徐相遇,两人彻夜长谈。他受林则徐嘱托,立志编写一部激励世人、反对外来侵略的著作。 他以林则徐主持编译的《四洲志》为基础,广泛搜集资料,编写成《海国图志》50卷。此后,他对《海国图志》一再增补,10年后,全书达至100卷。 《海国图志》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其师夷之长技...
《围炉夜话》,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文学品评著作,对于当时以及以前的文坛掌故,人、事、文章等分段作评价议论。这本书是作者王永彬。作者虚拟了一个冬日拥着火炉,至交好友畅谈文艺的情境,使本书语言亲切、自然、易读,并由于其独到见解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围炉夜话》分为221则,以安身立业为总话题,分别从儒学道德、修身、读书、安...
《清学案小识》,又名《国朝学案小识》,15卷。清代唐鉴著。此书草创于道光二十三年,成于道光二十五年。 唐鉴仿黄宗羲《明儒学案》、《宋元学案》之例,把清代讲学诸儒分立《传道学案》、《翼道学案》、《守道学案》、《经学学案》、《心宗学案》、等五学案。 其中,《传道学案》2卷,列陆陇其、张履样、陆世仪、张伯行4人,以为正宗。此4人心...
《古书疑义举例》,7卷。清代俞樾撰。俞樾的《古书疑义举例》在我国训诂学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既总结了传统的训诂学,又开了近现代训诂学的先声。 本书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内容也非常丰富,文字、音韵、语法、修辞、词汇、校勘、句读、句段、篇章等方面的内容都有所论及,包括了训诂学的方方面面。 即使是在今天,《古书疑义举例》一书...
《书目答问》,清末张之洞撰写的一本举要性目承书。张之洞是清末洋务派首领之一,曾任两广总督、湖广总督、军机大臣等要职。 《书目答问》一书,是作者任四川学政时因诸生不知应读何书及书以何本为善而为其开列的学习经史词章考据诸学指示门径的导读目录。 此书共收图书2200余种。分经、史、子、集、丛书五部,每类再以书籍...
张之洞在1898年发表的《劝学篇》其基本思想,是说教育首先要传授我国传统的经史之学,这是一切学问的基础,要放在率先的地位,然后再学习西学中有用的东西,以补中学的不足。 张之洞把中学的内容概括为经、史、子、集,尤其强调明纲,认为三纲五常是中学之本原,以此反对维新派的君主立宪。 他把西学概括为西史、西艺、西政三部分。他...
《盛世危言》,清末郑观应著。郑观应自隐居澳门后,致力扩编1873年完成的《救世揭要》和1880年的《易言》,结果于1892年完成了深具影响力的《盛世危言》。其后,郑观应按当时我国的形势变化,一再增补内容。 《盛世危言》的书名取自《论语》中:邦有道,危言危行之句。《盛世危言》被认为是我国思想界中一部较早地认真考虑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
《经学历史》是清末皮锡瑞较有影响的经学著作之一,也是我国的第一部经学史专著。《经学历史》刊刻于1907年,1928年经周予同先生的点校,商务印书馆作为国学基本丛书出版了《经学历史》。此后,该书一直被当作经学研究的重要参考书目。 从《经学历史》一书的具体内容来看,它吸取了史学中会通的特点。如前所言,传统的经学史主要以传记体和书志体为主,...
《清儒学案》是中国清代学术思想史著作,近代学者徐世昌及其门客僚友吴廷燮等集体编纂。1938年刊刻行世全书共208卷,分为正案、附案和诸儒案。 列入《清儒学案》正案者有儒学家有孙奇逢、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颜元、戴震、龚自珍以及曾国藩、张之洞等179人,列入附案者有傅山、惠栋、刘宝楠等922人,列入诸儒案者有费密、唐甄等68人,共1169人。
《孔子改制考》,考近代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学家康有为著,是一部变法理论著作。该书始撰于1892年,1898年正式刊行。 《孔子改制考》认为,孔子以前的历史都无据可考,孔子遂假托尧舜等古圣先贤的言论行事而作六经,其目的是为托古改制。 康有为虚构出一个首创改制的孔子,实际上是用近代西方社会政治思想,把孔子打扮成托古改...
《新学伪经考》,又名《伪经考》,14卷,初刊于1891年,它和《孔子改制考》都是康有为打着公羊派的旗号,宣扬托古改制思想的重要著作,《新学伪经考》着重从经学方面进行论述,对传统的古文经学展开猛烈的攻击。 康有为认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尊崇的儒学古文经典,如《周礼》、《逸礼》、《古文尚书》、《左传》、《毛诗》等都是西汉...
《礼运注》是清末康有为撰。康有为作为一个政治家和思想家,在我国近代历史上影响很大,尤其是他提出大同说并以此作为他维新变法的理论依据,在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礼运注》就是康有为为阐发他的大同说及维新变法思想而写的一部重要著作。 《礼运》,原是《礼记》中的一篇,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
《大同书》是清末康有为撰。该书始作于光绪十一年,而主要成于光绪二十七年至二十八年,康有为避居印度期间,后又屡加增补。初稿名《人类公理》,后改《大同书》,书名取自儒学典籍《礼运》大同说。 康有为为曾受学于朱次蒲,而欲自创一学派,归于经世致用。光绪十年起,他开始构想大同之世,这是他经世的最高理想。
《论语注》,清代康有为为儒家哲学著作《论语》所作的注解。《论语注》除有小序外,共包括20卷,逐卷对《论语》进行注疏。 内容依次为《学而第一》、《为政第二》、《八佾第三》、《里仁第四》、《公冶长第五》、《雍也第六》、《述而第七》、《泰伯第八》、《子罕第九》、《乡党第十》、《先进第十一》、《颜渊第十二》、《子路第十三》、《宪问第十...
《仁学》,清末谭嗣同著。共两卷,50000多字。撰写于1896年至1897年之间。戊戌政变后,梁启超在日本将其中一部分发表于1899年的《清议报》上,后来正式刊印成书。 《仁学》是谭嗣同32岁至33岁在南京候补知府时著作的,是他最重要的著作。当时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并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谭嗣同悲愤到极点,因称所著《仁学》为台湾人所著书。
《訄书》,清末章炳麟著。光绪二十五年,即1899年冬日在江苏苏州完成,1900年7月前出版。线装一册,共50篇,另补佚两篇。 后经增订,于1902年完稿,删去戊戌变法时期主张改良的文章13篇,增加宣传反清革命的文章24篇,编为63篇,另前录《客帝匡谬》、《分镇匡谬》两篇出版。此书概括了章炳麟早年的政治社会思想,在当时影响颇大。
《国故论衡》是清末近人章炳麟撰。全书分上中下三卷。上卷论小学,共11篇。讨论语言、音韵问题,大抵根据声韵转变的规律,上探语源,下明流变,考证详核。 中卷论文学,共7篇。首论文学界说,以为有文字箸于竹帛者皆属于文的范围:也述历代散文、诗赋的优劣。下卷论诸子学,共9篇,通论诸子哲学的流变,于道家推崇特至,称儒、法皆...
《儒学哲学》是清末梁启超著。梁启超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杰出的学者。他关于儒学方面的著作很多,内容也十分丰富,可称博大精深。 《儒学哲学》则是他对儒家哲学所作的一部深入浅出的讲演录。他围绕学术界及读者所关注的重点问题,讲述了儒家发展的历史,尤其是他注重哲学与经学的结合,关注哲学与人生的联系,讲述中常洋溢着充沛的感情...
《保教非所以尊孔论》是清末维新派代表人物梁启超著。梁启超著早年师从康有为。康有为主张改革儒教,他的学生梁启超追随他的主张,在湖南自强学堂讲学,力主儒教就是宗教。 但是变法失败以后,梁启超于1902年发表《保教非所以尊孔论》,认为儒教不是宗教。梁启超的意见立刻遭到他的老师康有为的强烈指责,但是未能改变梁启超的主张。《保教非所以尊孔论...
《清代学术概论》,清代学术史专著,清末梁启超撰。本书原是梁启超为蒋方震《欧洲文艺复兴时代史》一书所作的序言,因篇幅过大,独立成书。 《清代学术概论》共包括33部分,系统地概括总结了清代学术思想的发展,认为清代学术思潮是对于宋明理学之一大反动,而以复古为其职志。 以时代为经,借鉴佛学的生、佐、异、灭的分期...
《型世言》,全称《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约刻于崇祯五年(1632)。型者,模也,榜样之谓也,这是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