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王朝虽然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但它的统治阶级从最初的顺治、康熙开始就一直重视利用儒学,拉拢人心,治理国家。
其后的雍正、乾隆和其他各位皇帝也都非常重视儒学,这使儒学在清朝得到了空前的重视,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有21卷,清代王鸿绪等撰。从元代延祐年间恢复科举以来,朱熹的《诗集传》对《诗经》的解读居于统治地位。 但朱熹的观点多有偏误,鉴于此,康熙末年圣祖康熙命王鸿绪等人仿《周易折中》的体例编撰此书,雍正五年编撰完成后,清世宗写序,并由内府刊行。 因此,《钦定诗经传说汇纂》为康熙帝命人编撰的传说汇纂&rdquo...
《诗经通论》是《诗经》的研究著作,共18卷。清代姚际恒撰。姚际恒,康熙时诸生。年轻时博览群书,潜心百家,后来放弃词章之学,专治经学。 50岁时始作《九经通论》,经14年才完成,《诗经通论》为其中的一种,又著有《庸言录》,末附《古今伪书考》,《四库全书》都未著录。 《诗经通论》既不依傍《诗序》,也不附和《诗集传》,主张摆脱汉、宋...
《毛诗传笺通释》是《诗经》的研究著作,共31卷,清代马瑞辰撰。 《毛诗传笺通释》论诗宗旨,标榜汉学,以《诗序》为准,疏通《传》、《笺》,辨正《郑笺》不同于《毛传》的各种解释,以申毛纠郑;偶有与毛、郑相违者,则必言之有据。 其诠释诗句,也参考三家,辨其异同,而且能够概括全书,说明同类义例;在文字声韵方面,以古音古义...
《诗古微》,《诗经》的研究著作。共15卷,清代魏源撰。 《诗古微》不附诗篇本文,也不训释词句。全书分若干章节,评论《诗经》各类有关问题,如《齐鲁韩毛异同论》、《夫子正乐论》、《四始义例篇》、《诗序集义》等共30多题。 本书持论专主齐、鲁、韩三家诗说,攻击《毛传》及《毛诗》的大序、小序,排斥古文经学派。不过,魏源好创新解,武断...
《尚书古文疏证》,8卷。清阎若璩撰。阎若璩长于考据,著有《四书释地》6卷、《释地余论》1卷,校正前人关于古地名附会的错误。 其他撰著尚有《潜丘副记》6卷、《毛朱诗说》等著述,其中以《尚书古文疏证》最为重要,是阎氏的代表作。《尚书古文疏证》分成4卷,黄宗费为之作序,后又续成4卷,共为8卷。原来仅有矽本流传,阎氏逝世后40年,才由其孙学林刻...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21卷。清王顼龄等奉敕撰。 这里的《书经》即《尚书》,是我国商周时期的档案汇编。此书序言称:六经皆治世之书,而帝王大经大法昭垂万古者唯《尚书》为最。 因此,康熙、雍正皇帝都十分看重该书,对其逐篇逐节注释而成《日讲书经解义》,后又指授儒臣荟萃汉、唐、宋、元、明诸家之说,参考折中而成此书,与《易...
《书古微》12卷,清代今文经学派的重要著作之一。清代魏源撰。 《书古微》探讨了西汉今文经学家解释《尚书》的古义,以为不仅东晋梅赜所献的《古文尚书》和《尚书孔安国传》是伪造,东汉马融、郑玄的《古文尚书》也不是孔安国的真本。 此书专门分析两汉经学异同,而对与今古文无关者,都不加深究,也不尽守欧阳、大小夏侯家说,体现了经世...
《左传旧疏考证》8卷,清代刘文淇撰。刘文淇字孟瞻,江苏扬州人。嘉庆二十四年优贡生。他学贯群经,精于考证,尤致力于《春秋左传》的研究。 刘文淇因对杜预《春秋经传集解》不满,认为左氏之义,为杜注剥蚀已久。于是就遍搜贾逵、服虞、郑玄诸家旧注及清人补注,疏通补证,并依唐孔颖达《五经正义》序例,细加析别,冀还《左传》旧观,经过40年创作,...
《经传释词》,解释经传古籍中虚词的专著。清代王引之撰。王引之以前有刘淇所著《助字辨略》一书,专门讲解虚词,王氏似未见到。刘淇著于康熙年间,王引之成于嘉庆年间,后于刘淇80余年。 当王引之时考据之学大兴,段玉裁、王念孙阔步于前,王引之继承父业,加以引申,自然容易超过刘淇。刘淇虽疏略,但引证下至唐宋,王引之则仅及西汉而止。 ...
《理学宗传》是孙奇逢的代表作,也是一部我国较早的全面系统阐述儒家人物的学术思想史专著。孙奇逢,明末清初理学大家,他学识博大精深,认为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不能懈怠。 《理学宗传》从编写到成书历经30年,贯穿了孙奇逢一生的重要经历。该书将自汉至明末著名学者分为三类,有主有辅,有内有外。 第一类为理学发展的宗统,是主线,计11人,...
《易学象数论》,明末清初黄宗羲撰。黄宗羲一生著述多至50余种,近千卷。研究《易》专著,今存《易学象数论》6卷。 本书前三卷为《外篇》,皆论象;后三卷为《内篇》,皆论数。其论说大旨,称古圣人以象示人,有八卦之象、六爻之象、象形之象、爻位之象、反对之象、方位之象、互体之象,七象备而象穷; 后儒之说,有纳甲、动爻、卦变、先天,四...
《明夷待访录》,清初黄宗羲撰。该书诞生于明清之际,是一部具有启蒙性质的批判君主专制,呼唤民主政体的名著。 它成书于1663年,《明夷待访录》文字的特点是,他对于封建的现状,批判很尖锐,而且是披着夏、商、周三代外衣的理想,托古改制。 《明夷待访录》计有论文21篇。黄宗羲虽然没有从根本上否定君和臣的设置,但主张君主开明立宪制,加强...
《明儒学案》,62卷,明代学术思想史专著,清代黄宗羲撰。黄氏著此书之前,明代理学家周汝登曾著《圣学宗传》,明清之际理学家孙奇逢曾著《理学宗传》,对明代诸儒学说加以总结。 黄宗羲认为周书主张禅学,孙书杂收,不得要领,闻见不广,论述不当,因此广采明代诸儒文集、语录,根据各家宗旨,分宗立派,于康熙十五年著成此书。 《明儒学案》...
《宋元学案》,共100卷,此书为初步了解宋、元二代理学家、哲学家的生平,思想大要,全书首冠《考略》,历叙成书始末,次《序录》,次学案正文,并节录了宋、元二代诸儒思想的文章。 《宋元学案》最早为明末清初黄宗羲整理。康熙十五年黄宗羲完成《明儒学案》后续修此书,仅成17卷并序而故,其子黄百家续作,又成8卷,后由弟子全祖望、杨开沅、顾諟等人...
《通雅》,明清之际的著名学者方以智的代表作。《通雅》共55卷,作者用3年时间完成了初稿,其后不断增补修订,至康熙五年才付梓,前后共计30年,是作者的心血之作。 全书共分疑始、释诂、天文、地舆、身体、称称、姓名、官制、事制、礼仪、乐曲、乐舞、乐器、器用、衣服、官室、饮食、算数、植物、动物、金石、谚原、切韵声原、脉考、古方解答等44门。...
《东西均》是明清之际思想家方以智的哲学、儒学著作。撰于清顺治九年前后,代表作者后期思想。全书除《开章》及《记》以外,有《扩信》、《三征》、《反因》、《颠倒》、《全编》、《张弛》、《象数》、《所以》等26篇,约10余万字。 关于东西均之名,《开章》作了解释,意为旋转的陶钧、调节乐器的均钟木乃至一切事物都是对立两端的统一。...
《日知录》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的代表作品之一。 《日知录》内容宏富,贯通古今。32卷本《日知录》有条目1019条,长短不拘,最长者《苏淞二府田赋之重》有5000多字;最短者《召杀》仅有9字。这与作者立志学术创新有密切的联系。 后人潘耒把《日知录》的内容大体划为8类,即经义、史学、官方、吏治、财赋、典礼、舆地、艺文。 《四库全...
《天下郡国利病书》,记载了明代各地区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历史地理著作,120卷。明末清初顾炎武撰。 该书编撰体现一代大儒感到国之危机,他摆脱了科举制度的桎梏,在儒学经世济世的精神鼓舞下,开始撰写此书。 顾炎武自崇祯十二年后,即开始搜集史籍、实录、方志及奏疏、文集中有关国计民生的资料,并对其中所载山川要塞、风土民情作实地考察,...
《无何集》,清初熊伯龙著。《无何集》全书14卷,前12卷,选辑《论衡》的神怪祸福之说,兼录其他古书中的有关资料,并加以自己的评论。 原名《论衡精选》,又名《无何集》。第十三卷,题《委宛续貂集》,以选录诸家批佛之说为主,熊伯龙本人所辑。第十四卷,题《勿广余言集》,是无神论言论的拾遗,熊伯龙儿子熊正笏编。该书可称是自《论衡》...
《周易外传》7卷。清初王夫之撰。由此可知此书始撰于顺治十二年,即从广西返归湖南之后,当时只有38岁。 该书为王夫之有关《周易》的第一部著作,也是发挥其哲学思想的主要著作之一。 该书卷一至卷四,论六十四卦,卷五、卷六论《系辞传》,卷七论《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每卷又分若干论,145论。 借论述《周易》来抒发政始...
《读四书大全说概述》,明清之际思想家王夫之中年时期的重要哲学著作。47岁时完成,晚年或有订补,共10卷。 《四书大全》是明永乐间胡广等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基础,广收宋元以来程朱派学者对《四书》的解释而汇编成的一部书。 王夫之通过评判此书,深入研究了宋明理学,考辨各家异同,围绕理气关系、道器关系、心物关系、知行关系以及理欲...
《张子正蒙注》是王夫之的主要哲学著作之一。《正蒙》是张载最主要的著作。他的哲学思想的精粹,具体表现在这部著作里。 朱熹曾经给这书做过注解,名《正蒙解》,虽然也表示推崇,大部分却把他的理论歪曲了。后来做注的,明朝有高攀龙,清朝有李光地、冉觐祖、张伯行、王植等,都不及王夫之所注的精确。 王夫之的这部《张子正蒙注》,不但充分...
《尚书引义》,明清之际思想家王夫之的重要哲学、政论著作,儒学作品。共6卷50篇,篇间不相连属,各有独立论题。引申《古文尚书》中某些观点,借以发挥自己的思想。 全书从哲学与政治的关系上总结历代兴亡的教训,着重对玄学、佛教和宋明道学唯心主义进行批判,较集中地阐述了唯物主义的认识理论。 书中通过研讨天与人、已与物、能与所、心与事...
《读通鉴论》是王夫之毕其一生心血,从69岁开始动笔写作在其逝世前才完成的一部史论,是王夫之阅读司马光的历史巨著《资治通鉴》的笔记,全书30卷,其中秦1卷,西汉4卷,东汉4卷,三国1卷,晋4卷,宋、齐、梁、陈、隋各1卷,唐8卷,五代3卷,另附《叙论》4篇为卷末。 儒家的理势合一、理因乎势是王夫之在这部历史沉思中得出的最有光彩...
《思问录》是王夫之的论著。分内外两篇。内篇以论述哲学问题为主,外篇涉及天文、历数、乐律、医学等各种自然科学问题。《思问录》中的许多卓越创见,反映了王夫之对宋明儒家道学的批判总结。 本书内容与《张子正蒙注》互相启发。论证了世界是统一于物质的客观实有,对理气关系、道器关系等作了朴素唯物论的深刻阐述;从认识论角度分析了所称无...
《原诗》,我国文艺理论史上继《文心雕龙》后最具逻辑性和系统性的一部理论专著。作者为清初叶燮。在这部书中,叶燮将以往诗话单纯从诗教、诗法角度研究诗歌的模式提升到审美的层次,因而它既是一部诗学论著,又是一部美学论著。 论文的序论部分论述叶燮的家学渊源、生活经历对叶燮思想的影响,并通过对明末清初文坛现状的研究,考...
《二曲集》,作者是清代李颙。李顒,陕西人,因山曲曰盩,水曲曰厔,故学者称其为二曲先生。 李顒生平提倡讲学,为关中学者推崇,与孙奇逢、黄宗羲并称为清初三大儒,同时也是明清之际很有影响的大教育家之一。 在这部《二曲集》里,主要表现的思想有:学宗陆王心学并糅以程朱理学精神的学髓说;以悔过自新标宗的心性修养论...
《经义考》是我国经学文献的专科目录。清朝朱彝尊撰,卢见曾编。朱彝尊的《经义考》300卷,通考历代经义,集经学目录之大成,影响非常大。 关于该书问世原因,一种观点认为,该书是朱彝尊晚年著书自娱的产物。持这种观点的有陈廷敬、田凤台等。另一种观点认为,该书系朱彝尊惧经学遗编之放失而作。持此说者有朱稻孙、周中孚、翁衍相等。 ...
《潜书》,4卷,清代唐甄撰。唐甄原名大陶,顺治十四年举人,官山西长子县知县,不久罢归。侨居苏州,著述不缀。《潜书》为其学术思想和政治思想之代表作。前后历经30年而成书。 《潜书》仿《论衡》之体,初名《衡书》,意在权衡天下;以连赛不遇,改为《潜书》,意为潜而待用。全书先分上下两篇,每篇又各分上下,合4卷之数,共97目。 《潜书》...
《易图明辨》,清代胡渭撰,谭德贵等点校。 全书共分10卷,卷一辨河图洛书,卷二辨五行、九宫,卷三辨《周易参同契》,先天、太极,卷四辨龙图、《易数钩陷图》,卷五辨《启蒙》图书,卷六、七辨先天古易,卷八辨后天之学,卷九辨封变,卷十辨象数流弊。 《易图明辨》受清初大儒黄宗羲的启发与影响很大,末二卷列这二项等于...
《河洛精蕴》,9卷计191篇,为清代江永79岁时之作。本书内篇河洛之精3卷,本朱熹《易学启蒙》4篇内容而推衍,卷一、二推衍本图书、原卦画,卷三推衍明蓍策、考变占。《河洛精蕴》的外篇为河洛之蕴6卷,以河洛图书旁及诸家之术。 《河洛精蕴》一书之可取处,不在于其所称河洛图书之精&rdqu...
《九经古义》,16卷,清代惠栋撰。此书所解,包括《周易》、《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十经。 其中《左传》6卷后更名《左传补注》刊版别行,只存其九,故名就经。所称古义,是指汉儒专门训诂之学得以考见于当时者。 惠栋作此书,搜采旧文,相互参证,原...
《易汉学》,8卷,清代惠栋撰。此书为追考汉儒易学而作。 汉儒之学,不一定尽合《周易》本旨。但汉代时离周不远,必有所传受。惠栋采辑遗闻,钩稽考证,使后世学者能够略见汉儒之门径,对易学也不为无功。 《易汉学》收入《四库全书》、《皇清经解续编》、《经训堂丛书》。又有《昭代丛书》壬集本,道光中世楷堂刻;坊刻本,清来堂刊...
《孟子字义疏证》,全书分上中下3卷。书末附戴东原答彭进士书及彭绍什与戴东原书。清代戴震的一本主要儒家著作。 本书从考证训诂而阐发理、天道、性、才、道、仁义礼智、诚、权等哲学范畴的根本意义,故名称字义疏证,以反对宋以来儒书之言。 《孟子字义疏证》主要侧重批判程朱理学关于理、欲问题的观点。程朱理学为了维护...
《阅微草堂笔记》,全集共24卷,1208则,约40万字。为清朝文言短篇志怪小说,于清朝乾隆五十四年至嘉庆三年年间,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纪昀以笔记形式所编写成的。 在时间上,《阅微草堂笔记》主要搜辑当时代前后的各种狐鬼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之流传的乡野怪谈,或则亲身所听闻的奇情轶事;在空间地域上,范围则遍及全中国远至乌鲁木齐、伊宁,南...
《经韵楼集》,12卷,是清代儒学学者段玉裁研读经史子集笔记和与友人书札的汇编,其间大量引证史料,从文字的形音义训释考订,辨正古籍谬误。 《经韵楼集》是段玉裁的文集,主要收录了以下几种文章。一是学术论文;二是序跋;三是书信;四是传遍、墓志铭。 从篇幅来说,前三种文章占了大部分,第四种文章只占一小部分。而所称序跋和书信,其中...
《文史通义》,清代章学诚著。《文史通义》共8卷,包括内篇和外篇两部分,内篇5卷,外篇3卷。章学诚撰写《文史通义》,大约始于乾隆三十八年,至嘉庆六年为止,历时20余年。 《文史通义》的观点有六经皆史论。关于我国史学的源流,章氏提出六经皆史的命题,以为《六经》皆属先王的政典,记述了古代的典章制度,说明史之源起先于经,...
《洙泗考信录》,4卷,清代崔述撰。本书主要考核孔子生平事迹。孔子乃鲁国人,洙泗原是鲁国水名,洙水在北,泗水在南,其间即孔子讲学之地。故而得此书名。 《洙泗考信录》以《国语》、《左传》、《论语》、《孟子》、《史记》等儒家经典为主,将有关孔子的记载按年代编排,凡传、注与经合者予以参证,不合者则加以考辨。 认为现存《论语》前...
《述学》,清代汪中撰,汪中的后代编。 该书主要讨论古代学术源流。全书共6卷。其中有内篇3卷,外篇1卷,补遗1卷,别录1卷。附录《春秋述义》1篇。另有编年《容甫先生遗诗》5卷,附录补遗及诸家酬赠一卷,俱有道光间喜孙精刊本。
《孔子集语》是关于孔子言行事事迹的文字汇编,传世有两种:一是宋朝薛据辑的两卷本;二是清朝孙星衍辑的17卷本。这里指的是孙星衍所著的版本。 孙星衍是清朝著名的考据学家、金石学家、训诂学家。作为一个著名的藏书家和学者,他对薛氏辑本很不满意,于是在晚年引疾归田后,与其族弟星海、侄婿龚庆一起检阅群籍。 从《易十翼》、《礼小戴记》...
《汉学商兑》3卷,清代方东树撰,本书成于嘉庆年间,专为反驳江藩《汉学师承记》、纠清代汉学之失而作。全书体例,仿朱熹《杂学辨》之例,摘录清代汉学家撰述的观点,然后一一辨驳于后。 《汉学商兑》首卷溯其畔道罔说之源,中卷辨其依附经义、小学似是而非者,下卷总论,辨其诋诬唐宋儒先,而非实事者。其所摘录者,如毛...
《定庵文集》及《续集》的作者是清代的龚自珍。龚自珍于1828年编刻《定庵文集》,世称自刻本。 龚自珍死后,魏源根据其子龚橙的存稿,选编《定庵文录》13卷,并为之序,但未刊刻。龚自珍的另一好友曹籀也获得龚氏遗文抄本,请吴煦出资,于1868年刊刻《定庵文集》上中下3卷和《续集》4卷。 1886年汤伯述从龚橙处得到一批残稿,编成《定庵文集补编》...
《皇朝经世文编》,清代类编性散文总集。署贺长龄辑,实为魏源所代编。《皇朝经世文编》成书于道光六年,即1826年,次年刊行。 全书共120卷,文章2236篇。分为学术、治体,吏政、户政、礼政、兵政、刑政、工政8类,类下又分子目。 选辑清初至道光前官方文书、专著、述论、奏疏、书札等文献,入选作品反映了清代前期和中期部分学者和官吏的经世...
《海国图志》,清代魏源著。1841年8月,魏源在镇江与被革职的林则徐相遇,两人彻夜长谈。他受林则徐嘱托,立志编写一部激励世人、反对外来侵略的著作。 他以林则徐主持编译的《四洲志》为基础,广泛搜集资料,编写成《海国图志》50卷。此后,他对《海国图志》一再增补,10年后,全书达至100卷。 《海国图志》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其师夷之长技...
《围炉夜话》,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文学品评著作,对于当时以及以前的文坛掌故,人、事、文章等分段作评价议论。这本书是作者王永彬。作者虚拟了一个冬日拥着火炉,至交好友畅谈文艺的情境,使本书语言亲切、自然、易读,并由于其独到见解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围炉夜话》分为221则,以安身立业为总话题,分别从儒学道德、修身、读书、安...
《清学案小识》,又名《国朝学案小识》,15卷。清代唐鉴著。此书草创于道光二十三年,成于道光二十五年。 唐鉴仿黄宗羲《明儒学案》、《宋元学案》之例,把清代讲学诸儒分立《传道学案》、《翼道学案》、《守道学案》、《经学学案》、《心宗学案》、等五学案。 其中,《传道学案》2卷,列陆陇其、张履样、陆世仪、张伯行4人,以为正宗。此4人心...
《古书疑义举例》,7卷。清代俞樾撰。俞樾的《古书疑义举例》在我国训诂学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既总结了传统的训诂学,又开了近现代训诂学的先声。 本书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内容也非常丰富,文字、音韵、语法、修辞、词汇、校勘、句读、句段、篇章等方面的内容都有所论及,包括了训诂学的方方面面。 即使是在今天,《古书疑义举例》一书...
《书目答问》,清末张之洞撰写的一本举要性目承书。张之洞是清末洋务派首领之一,曾任两广总督、湖广总督、军机大臣等要职。 《书目答问》一书,是作者任四川学政时因诸生不知应读何书及书以何本为善而为其开列的学习经史词章考据诸学指示门径的导读目录。 此书共收图书2200余种。分经、史、子、集、丛书五部,每类再以书籍...
张之洞在1898年发表的《劝学篇》其基本思想,是说教育首先要传授我国传统的经史之学,这是一切学问的基础,要放在率先的地位,然后再学习西学中有用的东西,以补中学的不足。 张之洞把中学的内容概括为经、史、子、集,尤其强调明纲,认为三纲五常是中学之本原,以此反对维新派的君主立宪。 他把西学概括为西史、西艺、西政三部分。他...
《盛世危言》,清末郑观应著。郑观应自隐居澳门后,致力扩编1873年完成的《救世揭要》和1880年的《易言》,结果于1892年完成了深具影响力的《盛世危言》。其后,郑观应按当时我国的形势变化,一再增补内容。 《盛世危言》的书名取自《论语》中:邦有道,危言危行之句。《盛世危言》被认为是我国思想界中一部较早地认真考虑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
《型世言》,全称《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约刻于崇祯五年(1632)。型者,模也,榜样之谓也,这是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