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这一时期,儒学还涌现出了许多派别,诞生了周敦颐、“二程”、朱熹等诸位名家,也出现了很多宣传儒学的书院。
经过唐代和五代十国,儒学发展至宋初,已经处于困境之中,面临着种种危机。这主要表现在儒学本身的僵化衰颓以及佛、道之学的挑战这两个方面。 面对思想界的这种状况,宋初许多儒者清醒地认识到,佛、道的基本价值取向与思想观念是迥然不同的,佛、道之学的盛行,构成了对儒家传统的君臣父子的伦常观念的巨大冲击,削弱了儒学的地位。 这种状况...
所称宋学,又称道学、新儒学,和理学概念有若干重合,在很多地方相同。 是以中晚唐的儒学复兴为前导,由韩愈、李翱开启的将儒学思想由外转而向内,援佛、道以证儒理,通过两宋理学家多方共同努力而创建的我国后期封建社会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 由于这个思想体系以理作为宇宙最高本体,以理为哲学思辨结构的最高范...
理学,又称道学。宋元明清时期的哲学思潮。它产生于北宋,盛行于南宋与元、明时代,清中期以后逐渐衰落,但其影响一直延续至近代。 广义的理学,泛指以讨论天道性命问题为中心的整个哲学思潮,包括各种不同学派;狭义的理学,专指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以理为最高范畴的学说,即程朱理学。 理学是北宋以后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理论表现,是我...
濂学,即濂溪学派,理学派别之一,是由北宋儒家学者周敦颐开创的理学学派。周敦颐晚年定居庐山莲花峰下,以自己家乡营道的水名濂溪来命名堂前的小溪和书堂,所以学者习称其为濂溪先生,濂学之名也因之而得。 周敦颐一向被学术界认为是北宋理学中程朱理学一派的开山祖师,但从实际的理学历史发展过程来看,周敦颐在北宋理...
关学,是萌芽于北宋庆历之际的儒家学者申颜、侯可,至张载而正式创立的一个理学学派。因其实际创始人张载世称横渠先生,因此又有横渠之学的说法。 所称关学,即关中,函谷关以西、散关以东,古代称关中之学,是从地域角度而言的。 无论是张载之前的申颜、侯可,还是张载之后的吕大钧兄弟、李复、范育、游师雄、种师道以及金...
洛学,即指伊洛学派,理学派别之一。宋程颢、程颐所创理学学派。世称程颢为大程,程颐为小程,合称为二程。 二程为亲兄弟,均为河南洛阳人,长期在洛阳讲学,后来程颐又居临伊川,二人讲学于伊河洛水之间,因称其所刨学派为伊洛之学,也叫洛学。 北宋洛阳以程颢、程颐兄弟为首的学派。二程同受...
理学大师朱熹因在福建讲学,弟子多为福建人,形成的学派世称闽学。朱熹自号紫阳,后来学者称朱熹为紫阳夫子,闽学又称紫阳学派。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代表了理学发展的最高水平。朱熹在宋明理学家中最重视知识训练,并把知识的培养与首先的修炼结合起来,这些思想为明朝中叶以后我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蜀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宋代蜀学指由苏洵开创,由苏轼、苏辙兄弟加以发展,由黄庭坚、张耒、秦观等文人学士参与组成的有共同思想基础与学术倾向的学派。 广义的宋代蜀学指两宋时期包括三苏、周程及其在蜀后学、张栻、度正、魏了翁等著名人物融合蜀洛、贯通三教,而以宋代新儒学为主的巴蜀地区的学术。所以,从广义的蜀学眼光看,应把...
浙学,主要指浙江历史上儒家学派的集合,它们的学术观点有较强的共性,历史上前后衔接较为连贯,都较强调经世致用。 浙学的内涵可作狭义、中义与广义的区分。 狭义的浙学,或称小浙学,是指发端于北宋、形成于南宋永嘉、永康地区的以叶适、陈亮为代表的浙东事功之学。 中义的浙学是指渊源于东汉,形成于两宋,转型于...
金华学派是浙学的一支。金华,古称婺州,宋元以来名家辈出,纵观思想史和文学史,出身于金华者大有人在。于是便有婺学之称。 金华学派肇始于北宋范浚,成形于南宋乾道、淳熙期间,其代表人物为吕祖谦和唐仲友。 金华学派也称吕学,该学派治学严谨,又不囿于门户之见,故大师四方之士争而趋之。其门生遍及八婺主这、绐、台温。远及福...
永康学派是浙学的一支,南宋以陈亮为代表的学派。因陈亮为婺州永康人,故有此称。 陈亮学术思想无一定师承关系,言论也多与传统观点不同,此学派哲学上承认客观规律之实在,强调道存在于实事实物之中。反对道学家空谈义理,以为道义不能脱离功利。 此学派除陈亮外,有倪朴、王自中、喻偘、喻南强等。倪朴喜谈兵说剑,耻为无用之学,...
永嘉学派,又称事功学派、功利学派等,属于浙学一支,是南宋时期在浙东温州地区形成的,提倡事功之学的一个儒家学派,是南宋浙东学派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学派。因其代表人物多为浙江永嘉人,故名。 永嘉之学,溯源于北宋庆历之际的王开祖、丁昌期、林石等,以后周行己、许景衡等又把洛学、关学传到温州。 南宋之时,永嘉地区的学者辈出,郑伯熊、...
四明学派是浙学的一支,主要指我国南宋时期的一个儒家学术派别,学派活动区域近似于现在的浙江东部宁波一代,是称浙东学派之主力之一。绍兴、宁波和台州地区有四明山脉,故该区域也称四明或四明地区,学派以山得名。 四明学派在学术思想上承陆九渊心学,以传授传播陆的学说为主。四明学派的学者办书院,集中讲学在今宁波月湖一带。
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最早可推溯自孟子,而北宋程灏开其端,南宋陆九渊则大启其门径,而与朱熹的理学分庭抗礼。 至明朝,由王守仁首度提出心学两字,并提出心学的宗旨在于致良知,至此心学开始有清晰而独立的学术脉络。
荆公新学,北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创立的学派,学术界一般称之为荆公新学,又简称为新学。 新学学派以王安石为首,其主要成员有:王雱、吕惠卿、蔡卞、常秩、陆佃、蹇序辰、邓洵武、王令、龚原、许允成、沈括等。 荆公新学一般指其《三经新义》及其为释经而作的《字说》。王安石认为,经术造士是盛王之事。在《三经新义》中,王安石以《周礼义》为...
象数两字源于《左传》所记,象数学派,指以邵雍、邵伯温为代表的学术派别,是派据《易传》中有关八卦的解释和道教某些思想,构筑其宇宙生成图式和伦理道德学说。 著名象数学者,宋有王湜、张行成、祝泌等,明有朱隐老、黄畿等,清有王植、何梦瑶等。 象数学派认为,太极是宇宙万物之本源,经数、象化生万物,有物之后,其本体未...
朱陆之争,即指南宋思想家朱熹和陆九渊曾经进行的多次辩论。本来,对先贤的思想理解不同,对得道之法体悟各异,是很正常的事情。 任何一种思想体系都不可能穷尽人类全部真知,并且,也只有以各自所长彼此互补所短,才能使一个时期的学术得到大的发展,使各自的学说更为完善。 心学与理学,在事实上正是相互渗透的,并且在后来的发展中,走向融...
鹅湖之会,南宋时期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派和以陆九渊为代表的心学派的一次公开辩论,也是朱陆之争的一次较为有名的交锋。 事件的经过是这样的:宋淳熙二年六月,吕祖谦为了调和朱熹理学和陆九渊心学之间的理论分歧,使两人的哲学观点会归于一,于是出面邀请陆九龄、陆九渊兄弟前来与朱熹见面。 六月初,陆氏兄弟应约来到鹅湖...
南康之会,朱熹、陆九渊在南康的一次会晤。鹅湖之会后,陆九渊从反对读学讲学的立场有所后退。 淳熙七年,陆九龄去世。次年二月,陆九渊访朱熹于南康,请其为陆九龄作墓志铭,并应邀在白鹿洞书院作了关于义利之辩的演讲。 南康之会气氛和谐,但朱陆分歧并未因此而消除。朱熹认为陆学之病不在于废弃读书讲学,而在重内遗外,趋于易简,有些禅学...
无极之争,这依然是朱陆之争的一次交锋。据说,南康之会后,朱陆两人没再见面,但时有通信,并常就一些问题展开讨论。 当然,讨论中难免又有争执。有些争执,则多出于义气,少出于学术探讨。这说明他们在内心的互不服气。其争论,主要是围绕周敦颐的《太极图说》。 淳熙十五年,即1188年,陆氏兄弟在给朱熹信中谈到《太极图说》。陆九韶怀疑此书...
元佑是宋哲宗赵煦的年号。元佑党争起源于宋神宗和王安石的变法新政。这既是一场政治派别的争斗,背后也隐藏着儒学理论的较量。 王安石变法时,强力推行新政措施。在推行过程中,对一些执行过程中朝中大臣、地方官吏反映的问题不闻不问,一意孤行。而他所重用的一些重要大臣,如吕惠卿、章敦、蔡确等人在人品、资望等方面又饱受大臣...
书院,是东亚古代教育制度有别于官学的另一种教育系统,是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 我国最早的官办书院开始于唐朝,为开元六年唐玄宗所创设的丽正脩书院。宋代书院的兴起是始于范仲淹执掌南都府学,特别是庆历新政之后,在北宋盛极一时,这时候出现了四大书院的说法。到了南宋更盛,成为理...
我国自宋朝以来就有四大书院的说法,但是究竟哪四所书院可以称得上四大,则各有各的见解。第一个提出四大书院说法的是南宋著名诗人范成大,他把山东徂徕书院、江苏金山书院、湖南石鼓书院和岳麓书院并称为天下四书院。 不久后,理学家吕祖谦也提出了四书院的称呼,但是跟范成大不同的是,他眼中的四大&rd...
白鹿洞书院位于庐山五老峰南麓,今属江西九江,享有海内第一书院之誉。白鹿洞与岳麓、雎阳、石鼓并称天下四大书院。后又与吉安白鹭洲书院、铅山的鹅湖书院、南昌的豫章书院并称为江西四大书院。 白鹿洞书院始建于南唐升元年,即940年,是我国首间完备的书院。南唐时建成庐山国学,又称白鹿国学,为我国历史上唯...
岳麓书院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享有千年学府美誉。南宋理学家朱熹等曾在此讲学,据说,鼎盛时期从学有千人之众。 从岳麓书院至湖南大学的千年办学历史,反映了中国教育制度的变迁,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的一个缩影。 岳麓山自古就是文化名山。西晋以前为道士活动据点,曾建万寿宫、崇真观等。西晋泰始四...
应天府书院,又名睢阳书院、南京书院,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因为商丘在唐供称为睢阳,北宋景德三年升为应天府,大中祥符七年,又升格为南京,为当时四京之一。 商丘濒临汴水,交通方便,商旅辐辏,隋唐以来,已发展成为一方都会。宋代的应天府书院就设立在商丘的繁华闹市中。 应天府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至五代时的后晋。当时有邑人...
嵩阳书院是我国创建最早、影响最大的书院之一,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重要的儒家思想研究和传播基地。它和湖南的岳麓书院、江西的白鹿洞书院以及河南商丘的睢阳书院并称为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 嵩阳书院因位于嵩山之阳而得名,它背依嵩山主峰峻极峰,面对清澈缓流双溪河,东傍林泉深幽的逍遥谷,西望如凤飞舞的少室山。景色清幽、环境宜...
石鼓书院位于湖南衡阳城北石鼓山上,创始于唐元和年间隐士李宽建寻真观讲学,宋至道三年,李士真向郡守请求在寻真观旧址创办书院。 景佑二年,即1035年,衡州知府刘沆向朝廷请求,获钦赐题字为石鼓书院,于是与睢阳书院、白鹿书院、岳麓书院并称为全国四大书院。 名城衡阳人文荟萃,石鼓文脉绵延千年。石鼓书院是一座历经唐、宋、元、...
象山书院首创于南宋谆熙十四年,即1187年,当时称作象山精舍。象山精舍的开创者是陆九渊及其门徒彭世昌,象山精舍是为象山书院的前身,地址在江西贵溪上清镇东南的应天山。 宋淳熙十四年,彭世昌来贵溪寻访老朋友,一日登应天山,见陵高而谷邃,林茂而泉清,于是便与诸友商议,准备结庐延请陆九渊上山讲学。 在彭世昌的恳请...
茅山书院,又名金山书院,由处士侯遗创建。侯氏在此教授生徒十余年。仁宗天圣二年,即1024年,经江宁知府王随奏请,朝廷赐给田亩,充书院经费。南宋咸淳七年,迁至金坛县顾龙山之麓。 在众多书院中,人们最为熟知的莫过于宋代的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石鼓书院、应天府书院。事实上,除了四大书院的说法,历史上还曾有过六大书院一说,金坛的茅山书院就...
文明书院,位于贵州贵阳乐民镇乐民城内。为纪念北宋文学家苏东坡路过兴廉村而建。该书院建于宋徽宗初年,是遂溪当时三大书院之一。 书院座西向东,背距大海不远,长13米,宽8米,是一进二层8米高的阁楼。正中是一间比较宽敞的大厅,大厅墙壁正中镶嵌着一通汉玉石碑,石碑内刻有苏东坡遗像,形象逼真。 遗像两旁,悬挂着一副木刻楹联。正厅左侧,...
邢昺(932年~1010年)字叔明,山东曹县人。北宋经学家,官至礼部尚书。 所撰《论语正义》,讨论心性命理,为后来理学家所采纳。所撰《尔雅义疏》及《孝经正义》,均收入《十三经注疏》。
孙奭(962年~1033年),字宗古。北宋经学家、教育家。孙奭自幼读经书,笃学成才,九经及第,宋太宗时入国子监为直讲。 真宗时,为诸王侍读,累官至龙图阁侍制。仁宗即位后,他以名儒被召为翰林侍讲学士,判国子监,后迁兵部侍郎、龙图阁学士、礼部尚书。晚年以太子少傅致仕,故于家。 他以经学成名,一生坚守儒家之道。
胡瑗(993年~1059年),字翼之,因世居陕西路安定堡,世称安定先生。北宋儒家学者、理学先驱、思想家和教育家。 庆历二年至嘉祐元年,胡瑗历任太子中舍、光禄寺丞、天章阁侍讲等。他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在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 著有《周易口义》、《洪范口义》均入《四库全书》;另有《论语说》、《春秋口义》。
孙复(992年~1057年),字明复,号富春,因长期居泰山讲学,人称泰山先生。山西临汾人。 孙复幼年家贫,父早亡,但力学不辍,饱读六经,贯穿义理。但四举开封府进士,均于科场失利,未能任官。 32岁后退居泰山,专心于讲学授徒近20年。其门下多出贤良之士如石介、文彦博、范纯仁等,皆一时精英,大有作为。
石介(1005年~1045年),字守道、公操,山东泰安人,家居徂徕山下,学者习称其为徂徕先生。北宋儒家学者、经学家、文学家,与胡瑗、孙复一起被后人合称为宋初三先生。 石介于宋仁宗天圣八年中进士,曾历任秘书省校书郎、郓州观察推官、镇南军节度掌书记、嘉州军事判官、国子监直讲等职。 范仲淹等于庆历三年行新政,石介积极参与,写了...
欧阳修(1007年~1073年),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江西吉安人。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的精神。作为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他的文论和创作实绩,对当时以及后代都有很大影响,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一生著述繁富,成绩斐...
李觏(1009年~1059年)字泰伯,江西建昌人。北宋儒家学者,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李觏生在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 李觏一生以教学为主,40岁那年由范仲淹荐为太学助教,后为直讲,所以后人称他为李直讲,李觏在盱江边,创办了盱江书院,故又称...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江西抚州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官至宰相,主张改革变法。北宋中期开展的诗文革新运动,在他手里得到了有力推动,对弘扬儒学,扫除宋初风靡一时的浮华余风作出了贡献。 其著作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诗作《元日》、《梅花》等最...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夫,晚年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人。北宋时期著名史学家、散文家。 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司马光著述颇多,最为著名的是《资治通鉴》。除了《资治通鉴》,还有《通鉴举要历》80卷、《稽古录》20卷、《本朝百官公卿表》6卷。 此外,他在文学、经学、哲学乃至医学...
张载(1020年~1078年),字子厚,河南开封人。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思想家、关学的创始人、理学的奠基者之一。其学术思想在我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以后的思想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他的著作一直被明清两代朝廷视为哲学的代表之一,作为科举考试的必读之书。因为在儒学上的贡献,他与周敦颐、邵雍、程颐、程颢,合称北宋五子,并被...
范浚(1102年~1150年),字茂明,浙江兰溪人。他自幼笃志求道,潜心理学,及长关心民瘼,宏济时艰,晚岁设帐授徒至数百人,播扬理学思想。 朱熹曾亲作《香溪范子小传》,以私淑弟子的身份地位来评价和推崇范浚。清浙江督学使雷鋐题婺学开宗4字额于祠。
吕祖谦(1137年~1181年),浙江金华人,人称东莱先生,南宋著名理学家。 曾邀集鹅湖之人,企图调和朱熹和陆九渊关于哲学思想的争执。为学主张明理躬行,治经史以致用,反对空谈阴阳性命之说,博采众说,熔于一炉,独树一帜,创立金华学派。 以其讲学宽容并包,四方学者归趋心服,推为金华学派之祖。
周敦颐(1017年~1073年),字茂叔,号濂溪,湖南道县人,北宋著名哲学家。 周敦颐曾在莲花峰下开设濂溪书院,世称濂溪先生,濂溪书院是他讲学的讲坛,他的学说对以后理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周敦颐是把世界本原当作哲学问题进行系统讨论的肇始者,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 其作品...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谥号康节。后世称邵康节,北宋五子之一,北宋理学家。 邵雍生于河北范阳,后随父移居共城,晚年隐居在洛阳。因为长期隐居,名字不被后人知道。 宋朝理学鼻祖之一的程颢曾在与邵雍切磋之后赞叹道:尧夫,内圣外王之学也! 著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观物内外篇》、《渔樵问对》等。...
程颢(1032年~1085),字伯淳,号明道,河南洛阳人,北宋著名儒家学者。 少年时程颢曾与胞弟程颐同学于当时名儒周敦颐。嘉佑二年登进士第,历任鄠县主簿、上元县主簿、泽州晋城令、太子中允、监察御史、监汝州酒税、镇宁军节度判官、宗宁寺丞等职。 在政治上,他虽然坚决反对王安石新政,但并不赞成司马光等旧党官僚东山再起后对王安石集团贬逐...
程颐(1033年~1107年),字正叔,汉族,河南洛阳人,人称伊川先生,我国北宋思想家,理学创立者之一。为程颢之胞弟。 其著作被后人辑录为《河南二程全书》、《程颐文集》、《易传》和《经说》。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 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我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我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同时,...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自号颍滨遗老。四川眉山人。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儒学为主,最倾慕孟子而又遍观百家。他擅长政论和史论,在19岁与兄苏轼同登进士。熙宁三年致书王安石,激烈批评新法。后历任御史中丞,尚书侍郎等职,执掌朝政。 苏辙晚年在颍水定居,过田园隐居生活。苏辙的思想有着其父...
朱震(1072年~1138年),字子发,学者称汉上先生。政和进士,宋室南渡后官至中书舍人、翰林学士。 绍兴六年秋,朱震将所著《周易集传》及《周易图》、《周易丛说》进献宋高宗,这些书后人合称为《汉上易传》。书前有《进周易表》,论述《周易》的流传、河图洛书的授受及他本人的学术渊源。
《型世言》,全称《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约刻于崇祯五年(1632)。型者,模也,榜样之谓也,这是一部..